[發(fā)明專利]一種對鮮食玉米進行生物保鮮的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603460.9 | 申請日: | 2013-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096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何余堂;羅樹莉;高虹妮;解玉梅;田煥芹;劉賀;馬濤;馬春穎;尹天罡;張曉莉;朱丹實 | 申請(專利權)人: | 渤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A23B9/02 | 分類號: | A23B9/02;A23B9/26 |
| 代理公司: | 錦州遼西專利事務所 21225 | 代理人: | 李輝 |
| 地址: | 121013 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鮮食 玉米 進行 生物 保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食品保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對鮮食玉米進行生物保鮮的方法。
背景技術
鮮食玉米是玉米到達乳熟期時采收的新鮮果穗,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風味獨特,深受消費者喜愛。鮮食玉米可直接鮮食,還可脫粒加工成罐頭、速凍食品或飲料。我國鮮食玉米種植面積超過100萬公頃,鮮食玉米生產加工企業(yè)1000多家。目前國內市場對鮮食玉米的需求逐年上升,日本、韓國、歐洲等國家對鮮食玉米的需求也與日俱增,成為我國鮮食玉米的主要出口市場。鮮食玉米產業(yè)已成為我國新興綠色產業(yè),市場規(guī)模日益增長,發(fā)展前景廣闊。
鮮食玉米收獲后,籽粒呼吸旺盛,營養(yǎng)成分變化快,易失水,造成品質下降,貨架期短,影響其生產與銷售。因此,需要進行保鮮才可以延長貨架期。鮮食玉米貯藏保鮮技術較多,如加熱保鮮技術,常溫保鮮技術,輻照保鮮技術,氣調保鮮技術,真空包裝保鮮技術,冷藏保鮮技術,冷凍保鮮技術等。這些方法各有優(yōu)點和缺陷,如常溫保鮮、真空包裝保鮮、氣調保鮮技術、輻照保鮮等簡單實用,成本低,但保鮮時間短,不能滿足異地長途運輸與市場周年供應的需要;低溫保鮮技術貯藏時間較長,但也有缺點,成本高,微生物污染等,不能長期保持鮮食玉米的口感與風味。
CN1374027?A公開了一種糯玉米食品的保鮮方法,該方法將糯玉米清洗后殺青護色,使用生物護色劑與調色劑,經調香后裝在高阻氧的軟包裝袋中抽真空密封,在120℃溫度下滅菌20分鐘,冷卻后包裝入庫。該保鮮方法采用真空包裝,成本高、容易漲袋。在殺青護色后對鮮食玉米進行人工調香,掩蓋了鮮食玉米原有的口感與風味,使得玉米的鮮食品質下降。
CN100391349?C公開了一種新鮮食玉米棒常溫保鮮的方法,該方法是將0.5克~1克山梨酸、10克~16克苯甲酸鈉、2克~3克檸檬酸、0.5克~1克焦亞硫酸鈉、100毫克~200毫克維生素B1溶入1000毫升水中得到保鮮液;玉米棒浸入保鮮液10分鐘~15分鐘,然后123℃高壓滅菌15分鐘~20分鐘。保鮮液配方簡單,但含有較高含量的山梨酸、苯甲酸鈉和焦亞硫酸鈉多種防腐劑,不利于食用者的身體健康;并且,保鮮過程中需要進行高溫滅菌(123℃),保鮮液中的焦亞硫酸鈉及其釋放出的二氧化硫,會導致維生素B1失活,造成玉米的營養(yǎng)損失,品質下降。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方法簡單、成本低廉、保鮮效果好的對鮮食玉米進行生物保鮮的方法。?
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對鮮食玉米進行生物保鮮的方法,其具體步驟是:
(1)將檸檬酸、氯化鈉和單辛酸甘油酯加入滅菌雙蒸水中配制成檸檬酸質量百分比濃度為0.5%~1.0%、氯化鈉質量百分比濃度為1.0%~2.0%、單辛酸甘油酯質量百分比濃度為0.5%~1.0%的混合溶液,將采收的鮮食玉米剝皮去玉米須后,放入90℃~95℃的配制的混合溶液中熱燙80s~90s;
(2)將熱燙后的玉米立即用質量百分比濃度為0.9%氯化鈉溶液流動沖洗,直至鮮食玉米冷卻至室溫;
(3)將鮮食玉米瀝干后,浸泡在鮮食玉米保鮮劑中10?min~15min;
(4)取出瀝干,在0℃~4℃貯藏。
所述鮮食玉米保鮮劑按質量百分比計包括玉米花粉多糖1.2%、溶菌酶0.15%、殼聚糖1.6%、茶多酚0.24%、山梨醇2.4%、司盤-80?0.06%、吐溫-80?0.24%、食用豆油1.0%、余量為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渤海大學,未經渤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0346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