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非晶合金表面低損傷光滑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601660.0 | 申請日: | 2013-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374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23 |
| 發明(設計)人: | 丁小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丁小淇 |
| 主分類號: | B24B1/00 | 分類號: | B24B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16000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合金 表面 損傷 光滑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制造領域,具體涉及非晶合金表面低損傷光滑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非晶合金是由超急冷凝固,合金凝固時原子來不及有序排列結晶,得到的固態合金是長程無序結構,沒有晶態合金的晶粒、晶界存在。這種非晶合金具有許多獨特的性能,由于它的性能優異、工藝簡單,從80年代開始成為國內外材料科學界的研究開發重點。1960年美國Duwez教授發明用快淬工藝制備非晶態合金為始。其間,非晶軟磁合金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1967年開始,直到1988年。1984年美國四個變壓器廠家在IEEE會議上展示實用非晶配電變壓器則標志著第一階段達到高潮,到1989年,美國AlliedSignal公司已經具有年產6萬噸非晶帶材的生產能力,全世界約有100萬臺非晶配電變壓器投入運行,所用鐵基非晶帶材幾乎全部來源于該公司。從1988年開始,非晶態材料發展進入第二階段。這個階段具有標志性的事件是鐵基納米晶合金的發明。1988年日本日立金屬公司的Yashiwa等人在非晶合金基礎上通過晶化處理開發出納米晶軟磁合金(Finemet)。1988年當年,日立金屬公司納米晶合金實現了產業化,并有產品推向市場。1992年德國VAC公司開始推出納米晶合金替代鈷基非晶合金,尤其在網絡接口設備上,如ISDN,大量采用納米晶磁芯制作接口變壓器和數字濾波器件。?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缺陷,提供一種技術方案:?
非晶合金表面低損傷光滑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需要進行化學機械法,對非晶合金表面進行拋光;
其次,加入純度百分百的丙三醇于表面,然后去除金屬穴,改善拋光狀態;
用石蠟片將底襯的相鄰部位進行研磨;
對襯底進行滾壓和磨粒;
將黏貼的工件置于拋光液中,再次拋光;
塑型,即可。
本發明中,所述研磨和拋光試驗在石蠟底座機床上進行。?
本發明中,所述磨粒需要與工件表面接觸無損傷。?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此方法制備,表面粗糙度適宜,材質均勻致密,分布有序,且間隔一致,可以實現低損傷且高光滑的制備。?
具體實施方式
非晶合金表面低損傷光滑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需要進行化學機械法,對非晶合金表面進行拋光;
其次,加入純度百分百的丙三醇于表面,然后去除金屬穴,改善拋光狀態;
用石蠟片將底襯的相鄰部位進行研磨;
對襯底進行滾壓和磨粒;
將黏貼的工件置于拋光液中,再次拋光;
塑型,即可。
所述研磨和拋光試驗在石蠟底座機床上進行。?
所述磨粒需要與工件表面接觸無損傷。?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丁小淇,未經丁小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0166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二次平臺的氣墊搬運裝置
- 下一篇:轉向節給料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