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齒輪旋轉式光纖Bragg光柵位移傳感器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600168.1 | 申請日: | 2013-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448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川;莊君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B11/02 | 分類號: | G01B1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齒輪 旋轉 光纖 bragg 光柵 位移 傳感器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齒輪旋轉式光纖Bragg光柵位移傳感器及其使用方法,屬于光電子測量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橋梁垮塌、隧道塌方、沿途滑坡等事故頻發,及時準確掌握土木結構中的裂縫變化、相對位置滑動等狀況使位移量檢測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已有的光纖光柵位移傳感器一般是將光纖光柵固定在各種彈性梁上,把位移通過梁(彈片)的形變轉換到光柵的應變,通過解調光柵波長漂移來測量相應的位移。這種傳感器具有精度高、抗電磁干擾、化學性質穩定且能滿足分布式測量,缺點是量程小(一般小于200mm),又難于封裝成適合工程應用的傳感器。與本發明接近的是一種光纖光柵位移傳感器(參見專利,授權公告號:CN?101762247?A)。該技術采用角位移轉換裝置對外部位移進行測量。由于角位移轉換裝置采用的多級齒輪,易出現測量偏差且難于封裝。
本發明采用階梯軸將兩個半徑不同的齒輪固定在同一軸上,將直線運動的位移通過兩個齒輪的轉化,最終作用至粘貼在懸臂梁上的光纖Bragg光柵上,實現了對位移的實時在線監測。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齒輪旋轉式光纖Bragg光柵位移傳感器及其使用方法,以用于解決對位移的在線監測及易受電磁干擾的影響、準確度不高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齒輪旋轉式光纖Bragg光柵位移傳感器,包括光纖Bragg光柵1、懸臂梁2、齒輪Ⅰ3、齒輪Ⅱ4、齒條Ⅰ5、齒條Ⅱ6、測量接觸頭7、滾動軸承Ⅰ8、滾動軸承Ⅱ9、階梯軸10、位移限位套管11、齒條套管Ⅰ12、齒條套管Ⅱ13、齒條套管Ⅲ14、彈簧Ⅰ15、彈簧Ⅱ16、金屬盒17、外接光纖18、滾動軸承Ⅰ底座和滾動軸承Ⅱ底座;其中光纖Bragg光柵1、懸臂梁2、齒輪Ⅰ3、齒輪Ⅱ4、齒條Ⅰ5、齒條Ⅱ6、滾動軸承Ⅰ8、滾動軸承Ⅱ9、階梯軸10、齒條套管Ⅰ12、齒條套管Ⅱ13、齒條套管Ⅲ14、彈簧Ⅰ15、彈簧Ⅱ16、滾動軸承Ⅰ底座和滾動軸承Ⅱ底座被封裝在金屬盒17的內部,光纖Bragg光柵1粘貼于懸臂梁2上、下表面中心軸上并引出矩形金屬盒17外,齒輪Ⅰ3與齒輪Ⅱ4通過階梯軸10同軸的串在一起,齒條Ⅰ5頂部與測量接觸頭7連接,齒條Ⅰ5中部與齒輪Ⅰ3吻合,齒條Ⅰ5底部與彈簧Ⅰ15相連,齒條Ⅱ6中部與齒輪Ⅱ4吻合,齒條Ⅱ6上部接有彈簧Ⅱ16,齒條Ⅱ6底部與懸臂梁2自由端相連,階梯軸10固定在滾動軸承Ⅰ8和滾動軸承Ⅱ9上,滾動軸承Ⅰ底座和滾動軸承Ⅱ底座將滾動軸承Ⅰ8、滾動軸承Ⅱ9固定在矩形金屬盒17內部,位移限位套管11與測量接觸頭7為一體,位移限位套管11的下端與齒條Ⅰ5連接并固定在金屬盒17的上端,齒條套管Ⅰ12、齒條套管Ⅱ13的一端焊接在金屬盒17的內壁上,齒條套管Ⅰ12、齒條套管Ⅱ13的另一端通過槽口與齒條Ⅰ5連接,齒條套管Ⅲ14的一端焊接在金屬盒17的內壁上,齒條套管Ⅲ14的另一端通過槽口與齒條Ⅱ6連接,光纖Bragg光柵1通過光纖引出孔引出外接光纖18。
一種基于齒輪旋轉式光纖Bragg光柵位移傳感器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A、測量接觸頭7傳遞的位移被齒條Ⅰ5接受并作用至齒輪Ⅰ3,齒輪Ⅰ3旋轉將位移轉換成小角度;通過齒輪Ⅰ3與齒輪Ⅱ4的同軸旋轉,得到齒輪Ⅱ4與齒輪Ⅰ3旋轉角度相同,同時齒輪Ⅱ4與齒條Ⅱ6結合又將小角度轉換成小位移,齒條Ⅱ6最終將小位移作用至懸臂梁2的自由端,從而使粘貼于懸臂梁2上、下表面中心軸線上的光纖Bragg光柵1波長發生移位;
B、根據懸臂梁2上、下表面的光纖Bragg光柵1的波長移位差值???????????????????????????????????????????????與外部實際位移S的關系式計算外部實際位移;式中:為光纖Bragg光柵1的中心波長,Pe為有效彈-光系數,l為等截面梁長度,x為光纖Bragg光柵1的粘帖位置,h為等截面梁的厚度,R1為齒輪Ⅰ3的半徑,R2為齒輪Ⅱ4的半徑。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未經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0016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