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連續回轉式多工位水稻育秧盤填充物壓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600013.8 | 申請日: | 2013-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213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劉宗禹;武旭方;趙瑞錦;杜會;吳明宏;孫惠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牡丹江中大木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9/08 | 分類號: | A01G9/08 |
| 代理公司: | 牡丹江市丹江專利商標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23205 | 代理人: | 張雨紅 |
| 地址: | 157000 黑龍江***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續 回轉 式多工位 水稻 育秧 填充物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機械,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水稻育秧盤工廠化生產的育秧盤填充物壓機。
背景技術
傳統水稻育秧是利用育秧盤基體在農田塑料大棚中進行的,不僅占用大量農田,而且需要大批人工,成本高,浪費資源,效率低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想到在育秧盤基體上直接壓上由土壤和基肥等填充物做為育秧基體,使用它可以解決水稻育秧過程中速度慢,使用大量人工的問題,填充物可以做為稻種的土壤和基肥,不用在插秧時去除,還可以提高作業效率。但現有育秧基體加工機械還屬于使用壓力機的手工操作結構,需要人工操作,其生產效率低,自動化程度差,無法達到快速高效地在水稻育秧盤基體上加壓填充物的目的。水稻育秧盤的使用量非常大,僅黑龍江省每年的需求量就達到二十億盤,現有設備無法滿足大批量生產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受季節限制、能夠快速高效生產育秧基體的連續回轉式多工位水稻育秧盤填充物壓機。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它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設有可以在固定架上水平轉動的回轉架,回轉架上安裝有大齒圈,固定架上安裝有減速電機,減速電機軸上安裝有與大齒圈相嚙合驅動回轉架旋轉的齒輪,回轉架上一上一下設有上轉盤和下轉盤,上轉盤的外周安裝有多個上模具總成,上模具總成由安裝在上轉盤上的氣動及增壓機構和安裝在氣動及增壓機構活塞桿端部隨活塞桿上下滑動的上模具構成,下轉盤上與上轉盤上的上模具總成上下一一相對設有多個下模具總成,下模具總成由固定在下轉盤上的下模具和安裝在下模具下方能夠向上將壓制好的育秧盤從下模具上脫模的托舉氣缸構成。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是:使用它不受季節限制并且能夠快速高效地將填充物加壓到水稻育秧盤基體上,從而達到節省人工,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它自動化程度高,生產速度快,生產出的加壓填充物水稻育秧盤結構和形狀一致性好,可以提高產品質量,也有利于市場競爭。它采用回轉自動作業,可以與自動化生產線相結合,能達到不占用農田,實現工廠流水線作業生產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立面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它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上設有可以在固定架1上水平轉動的回轉架2,回轉架2上安裝有大齒圈21,固定架1上安裝有減速電機3,減速電機3軸上安裝有與大齒圈21相嚙合驅動回轉架2旋轉的齒輪31,回轉架2上一上一下設有上轉盤22和下轉盤23,上轉盤22的外周安裝有多個上模具總成24,上模具總成24由安裝在上轉盤22上的氣動及增壓機構25和安裝在氣動及增壓機構25活塞桿端部隨活塞桿上下滑動的上模具26構成,下轉盤23上與上轉盤22上的上模具總成24上下一一相對設有多個下模具總成27,下模具總成27由固定在下轉盤23上的下模具28和安裝在下模具28下方能夠向上將壓制好的育秧盤從下模具28上脫模的托舉氣缸29構成。
下轉盤23上與各下模具總成27相對應還設有多個能夠將其脫模狀態下并被托舉起來的育秧盤彈出的水平彈出氣缸30。
氣動及增壓機構25由能夠快速動作的氣缸和緩速運動大推力的液壓缸相組合構成。上模具26和下模具28上分別設有加熱裝置,固定架1和回轉架2之間設有滑動導電裝置4,滑動導電裝置4由相配合分別安裝在固定架1和回轉架2上導電滑環構成。上模具26和下模具28分別為長方板狀體,上模具26的下表面上和下模具28的上表面上分別設有相配合的育秧盤模具槽。
固定架1由立柱11和安裝在立柱11下端的四條支腿12構成,回轉架2通過軸承裝置轉動安裝在立柱11上。回轉架2由上轉盤22、下轉盤23和轉套5構成,上轉盤22和下轉盤23分別安裝在轉套5的上下兩端并通過若干根連接柱51相連接,轉套5通過軸承轉動安裝在固定架1上,大齒圈21安裝在下轉盤23上。上轉盤22上設有兩個吊裝環6。上轉盤22上方設有防護罩7。
生產過程:這種水稻育秧盤壓機能將適量的肥料、農藥、草木炭以及特殊土壤或其它物料依次放到事先放到各下模具28上的育秧盤基體上,在回轉架2轉動的過程中上模具26下壓使物料與育秧盤基體壓合成型,進而方便運輸和存儲。整個循環工作過程包括壓合、加溫、保溫保壓、卸壓、托舉、卸料彈出(到流水線上)。上述過程是一個工位的工作循環,該機由多工位組成,按順序進行工作,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牡丹江中大木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未經牡丹江中大木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0001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