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馬鈴薯脫毒試管苗抗鹽性鑒定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599701.7 | 申請日: | 2013-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662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簡玉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簡玉君 |
| 主分類號: | A01H4/00 | 分類號: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1600 江蘇省淮安***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馬鈴薯 脫毒 試管 苗抗鹽性 鑒定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生物抗鹽性的鑒定方法,特別涉及一種馬鈴薯脫毒試管苗抗鹽性鑒定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學者在馬鈴薯抗鹽性的研究均取得一定進展[3]。鹽脅迫損害植物質膜的正常功能,造成植物氣孔關閉,光合降低,耗能增加,養分離子吸收不平衡。
在我國有近1/10的鹽堿土壤里,在其上很難找到正常生長的作物,而馬鈴薯具有抗逆性強、適應范圍廣等特點,可以在較寬的土壤條件下生長,所以,選育抗鹽堿馬鈴薯品種成為可能。作物的耐鹽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常以作物生長的條件為基礎,作物(品種、生育期等)、土壤(含水量,鹽離子類型等)和環境(溫度、光照等)都對作物的耐鹽性產生影響,而在不同環境下對作物耐鹽性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目前從馬鈴薯中分離了一些鹽脅迫誘導的基因及基因上游序列,但對馬鈴薯耐鹽分子機理尚未完全闡明。作物耐鹽機理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但通過大量研究表明,絕大部分作物主要通過拒鹽方式來抵抗鹽害,即在鹽脅迫下,作物地上部分特別是葉片中Na+是根中Na+的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因此,作物的耐鹽性與鹽的吸收,運輸、分配、再循環、排泄及細胞水平上的區域化有密切關系。近年來,有些學者開展了馬鈴薯抗鹽性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多數僅限于鮮食品種的抗鹽性篩選上,關于馬鈴薯試管苗抗鹽性鑒定方法研究的報道較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馬鈴薯脫毒試管苗抗鹽性鑒定方法,提供一種快捷,簡便,穩定的馬鈴薯脫毒試管苗抗鹽性鑒定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馬鈴薯脫毒試管苗抗鹽性鑒定方法,使用固體培養基培養方法,培養馬鈴薯脫毒試管苗,NaCl做梯度脅迫,移苗,培養。
配制固體MS培養基,將固體培養基平均分成五組,各組分別加入NaCl分析純試劑,充分溶解,制成含0%、0.1%、02%、0.3%、0.4%NaCl的固體MS培養基,然后分別倒入三角瓶中,棉塞分口。??
裝好固體MS培養基的培養瓶高壓滅菌。
移苗將帶測定抗鹽性馬鈴薯脫毒試管苗在無菌條件下剪成帶有2個腋芽的莖段后分別移入不同濃度梯度NaCl的固體MS培養基中。
每個培養瓶中接種5個莖段,封口。
將移苗成功后的培養瓶放在22℃~28℃,2000lx~3000lx條件下培養,培養30天。
培養30天后,選出未污染的培養瓶,測定馬鈴薯脫毒試管生根情況、即根長,試管苗株高測定,試管苗葉片數。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采用固體MS培養基培養馬鈴薯脫毒試管苗,NaCl做梯度脅迫,可以快捷,簡便,穩定的鑒定馬鈴薯脫毒試管苗抗鹽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一種馬鈴薯脫毒試管苗抗鹽性鑒定方法,使用固體培養基培養方法,培養馬鈴薯脫毒試管苗,NaCl做梯度脅迫,移苗,培養。
配制固體MS培養基,將固體培養基平均分成五組,各組分別加入NaCl分析純試劑,充分溶解,制成含0%、0.1%、02%、0.3%、0.4%NaCl的固體MS培養基,然后分別倒入三角瓶中,棉塞分口。??
裝好固體MS培養基的培養瓶高壓滅菌。
移苗將帶測定抗鹽性馬鈴薯脫毒試管苗在無菌條件下剪成帶有2個腋芽的莖段后分別移入不同濃度梯度NaCl的固體MS培養基中。
每個培養瓶中接種5個莖段,封口。
將移苗成功后的培養瓶放在22℃~28℃,2000lx~3000lx條件下培養,培養30天。
培養30天后,選出未污染的培養瓶,測定馬鈴薯脫毒試管生根情況、即根長,試管苗株高測定,試管苗葉片數。
上述雖然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簡玉君,未經簡玉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9970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