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在線計費系統及其對通信業務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98531.0 | 申請日: | 2013-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6042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25 |
| 發明(設計)人: | 劉躍漣;陳安源;周慧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14 | 分類號: | H04L12/14;H04M15/00;H04W4/24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趙倩男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在線 計費 系統 及其 通信 業務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在線計費系統對通信業務的控制方法,其中,方法包括:接收業務網元發送的授權請求消息,其中包括使用本次通信業務的用戶號碼與通信業務類型信息;查詢是否存在用戶號碼參與的業務控制策略規則;若存在,根據用戶號碼的業務訂購關系與參與的業務控制策略規則判斷是否允許用戶號碼標識的用戶使用本次通信業務;響應于允許用戶使用本次通信業務,則對本次通信業務進行批價和余額操作處理;否則,響應于不允許用戶使用本次通信業務,則向業務網元返回拒絕授權的信用控制響應消息。本發明實施例可以實現對通信業務的個性化控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尤其是一種在線計費系統(Online Charging System,OCS)及其對通信業務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電信在研究和分析國內外在線計費系統基礎上,基于中國電信在線計費的需求,參考第三代合作伙伴項目(3GPP)、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等國際標準組織的在線計費系統規范,制定了中國電信OCS的相關技術規范及測試規范。中國電信的OCS將業務控制點(Service Control Point,SCP)、綜合業務管理平臺(Integrated Service ManagementPlatform,ISMP)、內容計費網關(Content Charging Gateway,CCG)等網元的在線計費功能剝離,融入獨立的OCS,由OCS來統一負責電路域、分組域和業務網絡實時的靈活計費。終端用戶在使用電信業務的時候,通過相關的網元設備實時上報計費請求到OCS,OCS根據計費請求中的計費要素(例如:時長、流量、計費號碼等信息)和系統存儲的用戶資料、定價信息,實時計算服務需要的費用、實時查詢帳戶余額并進行預留、扣除操作,如果帳戶有足夠的余額并預留(或扣除)成功后,則授權用戶使用服務;如果帳戶沒有足夠的余額,則拒絕用戶使用服務。也就是說,當用戶在使用業務時,都會經由網元把實時計費消息上傳至OCS,OCS根據用戶是否有足夠的余額來進行用戶的服務使用控制。該計費方法本質上無用戶的主動參與,只是運營商內部風險防范的技術手段,無法實現便捷且差異化的用戶消費行為個性化定制。
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發明人通過對電信市場的分析,發現存在特定的用戶群,需要對電信業務的使用進行個性化的控制,基于此類業務拓展,需要OCS針對特定用戶群體,例如學生號碼,進行分用戶、分業務和分時段的業務接入控制,從而在特定時間段內(例如,上課時間),限制學生上網沖浪或者撥打電話等多涉及運營商無線網、核心網、數據網在內的多種通信業務。而傳統的做法需要對各個業務網元進行改造,讓多個業務網元一起協同工作以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通信控制需求,不僅技術實現難、成本高,并且容易出現各業務平臺的數據不同步而導致客戶投訴的問題。并且,現有技術僅能從時間段上實現允許或禁止業務接入,無法滿足多元化的業務接入控制需求。如何通過單點實現對用戶通信進行個性化的軟控制,是包括中國電信在內的所有運營商面臨的技術業務難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線計費系統及其對通信業務的控制方法,實現對通信業務的個性化控制,滿足用戶對通信業務的個性化控制需求。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在線計費系統對通信業務的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業務網元發送的授權請求消息,所述授權請求消息中包括使用本次通信業務的用戶號碼與通信業務類型信息;
查詢預先存儲的業務控制策略規則中是否存在所述用戶號碼參與的業務控制策略規則;其中,預先存儲的業務控制策略規則包括該業務控制策略規則涉及的通信業務類型、號碼標識與通信行為控制規則,所述通信行為控制規則包括是否允許通信行為以及是否允許的控制維度;
若存在所述用戶號碼參與的業務控制策略規則,根據所述用戶號碼的業務訂購關系與參與的業務控制策略規則判斷是否允許所述用戶號碼標識的用戶使用本次通信業務;
響應于允許用戶使用本次通信業務,則對本次通信業務進行批價和余額操作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9853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