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產糖苷酶的鏈霉菌及其在生物轉化制備葫蘆素B中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97855.2 | 申請日: | 2013-1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143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05 |
| 發明(設計)人: | 梅建鳳;李莎;金航;應國清;王鴻;易喻;陳建澍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12N9/24;C12P33/00;C12R1/465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黃美娟;冷紅梅 |
| 地址: | 310014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糖苷酶 霉菌 及其 生物轉化 制備 葫蘆 中的 應用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株產糖苷酶的鏈霉菌及其在生物轉化制備葫蘆素B中的應用。
(二)背景技術
甜瓜蒂為葫蘆科一年生草質藤本植物甜瓜(Cucumis?melo)成熟后的干燥果柄,別名也叫瓜蒂、瓜丁、苦丁香,始載于《神農本草經》,為上品之藥,系《中國藥典》一部1977年版收載品種,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涌吐痰食、祛濕退黃之功。現代臨床多用于治療食積不化,食物中毒,癲癇痰盛以及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等。
甜瓜蒂的藥效成分為葫蘆素(cucurbitacins),葫蘆素是一類四環三萜類化合物,現已發現40余種,如葫蘆素B、葫蘆素D和葫蘆素E等,它們具有護肝消炎和抗腫瘤等多種生物學活性。在甜瓜蒂中,葫蘆素B占總葫蘆素的比例最高,并且活性最好,是抗肝炎、肝癌的最有效單體,對因濕熱毒盛所致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及原發性肝癌有很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上世紀70~80年代,國內已研發出藥物葫蘆素片,臨床用于肝炎和原發性肝癌的輔助治療。葫蘆素片是用乙醇從甜瓜蒂提取的總葫蘆素經純化后加輔料壓片而成,葫蘆素B是主要藥效成分,也是該藥品有效成分檢驗的指標,藥典要求其含量不低于60%。
從甜瓜蒂提取的總葫蘆素中存在葫蘆素B-2-O-葡萄糖苷(以下簡稱為葫蘆素B糖苷),其含量接近甚至大于葫蘆素B的含量,但生物活性遠遠不如葫蘆素B,如對人肝癌HepG-2細胞的抑制作用的僅為葫蘆素B的1.1%。糖苷鍵連接的化合物需先經過代謝轉化為苷元才能被人體吸收,但由于人體缺乏相應的酶而水解困難,幾乎不能被人體吸收。
(三)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株糖苷酶產生菌——鏈霉菌(Streptomyces?sp.)RW-2,及其在生物轉化制備葫蘆素B糖苷中的應用,能夠顯著提高從甜瓜蒂提取的總葫蘆素中葫蘆素B含量,具有成本低、工藝簡單、效率高等優點。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鏈霉菌(Streptomyces?sp.)RW-2,保藏于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國,武漢,武漢大學,郵編:430072,保藏編號:CCTCC?No:M2013330,保藏日期2013年7月11日。
本發明所述鏈霉菌RW-2,是由河道污水與甜瓜蒂粉末混合富集培養物中分離和篩選得到的優良菌株,再經紫外線照射誘變處理獲得。
所述鏈霉菌RW-2的菌落特征如下:在平板培養基上,30℃條件下,培養3天,菌落初期為白色,小而致密、干而不透明,不易挑起,之后逐漸變大,呈灰綠色,表面呈粉狀,有褶皺,背面呈灰黑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基內菌絲細長,多分枝;直徑為0.8~1.0μm;氣生菌絲略粗;分生孢子呈橢圓形,表面光滑。
所述鏈霉菌RW-2的16s?rDNA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業大學,未經浙江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9785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