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濕式雙堿法脫硫除塵裝置及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95551.2 | 申請日: | 2013-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912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2 |
| 發明(設計)人: | 王中位;王智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中位;王智軍 |
| 主分類號: | B01D53/80 | 分類號: | B01D53/80;B01D53/78;B01D53/50;B01D53/96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晉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王瑞玲 |
| 地址: | 034101 山西***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濕式雙堿法 脫硫 除塵 裝置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脫硫除塵工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濕式雙堿法脫硫除塵裝置及工藝。
背景技術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隨著人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當前工業上常用的主要是濕法、干法兩大類煙氣脫硫除塵,此法脫硫采用的是間隙液體吸收劑洗滌含SO2的煙氣,通過化學反應吸收去除煙氣中的SO2,缺點在于脫硫后煙氣溫度較低,不利于煙囪排煙和擴散,脫硫藥劑的投加采用人工投加,即不科學又浪費脫硫藥劑,加大了運行費用和員工的勞動強度,脫硫效果還不理想。
現在常見的脫硫除塵工藝存在不規范、比較簡單,不能系統的綜合利用,存在脫硫劑浪費,更主要的是“三廢”不能充分利用,達到零排放很困難,出現二次污染現象,按照國家現行出臺的環保要求,排放指標距離較大,急需發明一種工藝先進、技術成熟、設施完善的一種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脫硫除塵工藝。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脫硫工藝不規范、技術落后、成本較高、脫硫劑浪費的現狀,處理后的廢氣不能達到國家現行出臺的排放標準,提供了一種濕式雙堿法脫硫除塵裝置及工藝。
本發明由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濕式雙堿法脫硫除塵裝置,包括脫硫塔、引風機、三級沉淀池、PH調節池、自動定時壓濾機、脫硫劑制漿池,所述脫硫塔頂部通過引風機與煙囪相連,脫硫塔底部與三級沉淀池頂部相連,所述三級沉淀池底部通過耐磨耐酸砂漿泵連接自動定時壓濾機,所述自動定時壓濾機與脫硫劑制漿池底部連接,所述脫硫劑制漿池頂部通過防腐泵連接PH調節池底部,所述PH調節池頂部通過脫硫泵連接脫硫塔;所述PH調節池與燒堿儲罐通過堿液泵連接;所述脫硫劑制漿池與儲灰倉和自動補水系統相連接。
所述三級沉淀池末端連接脫硫劑制漿池,所述脫硫劑制漿池內安裝攪拌裝置,所述儲灰倉上安裝振動器,所述PH調節池還與氧化風機相連接。
使用所述裝置的濕式雙堿法脫硫除塵工藝的步驟為:
步驟一:啟動儲灰倉上的振動器,儲灰倉中的生石灰進入脫硫劑制漿池,同時打開自動補水系統,啟動脫硫劑制漿池內的攪拌裝置,脫硫劑制漿池內的堿液脫硫劑由防腐泵泵入PH調節池,再由脫硫泵打入脫硫塔中;
步驟二:廢煙氣進入脫硫塔中充分反應,啟動引風機,脫硫除塵后的煙氣通過引風機由煙囪排出;
步驟三:脫硫塔內反應后的液體流入三級沉淀池中,沉淀后的清水流入脫硫劑制漿池,沉淀后的污水由耐磨耐酸砂漿泵泵入自動定時壓濾機壓濾,所產生的固體由運輸裝置輸出,壓濾后的液體再次進入脫硫劑制漿池;?
步驟四:啟動氧化風機,燒堿儲罐中的燒堿液由堿液泵泵入PH調節池。
所述PH調節池內的PH值為11-14。
工作時,啟動儲灰倉上的振動器,生石灰進入脫硫劑制漿池,同時打開自動補水系統,啟動脫硫劑制漿池內的攪拌裝置,脫硫劑制漿池內的生石灰反應生成堿液脫硫劑,通過防腐泵,堿液脫硫劑泵入PH調節池,將PH值調節為11-14,再經過脫硫泵打入脫硫塔;廢煙氣進入脫硫塔后與脫硫塔內的堿液溶液充分反應生成硫酸鈣沉淀,啟動引風機,煙氣除塵和脫硫后通過引風機由煙囪排出;脫硫塔內反應后含有大量硫酸鈣沉淀的液體流入三級沉淀池,沉淀后的上清液流入脫硫劑制漿池,用來補充脫硫劑制漿池內的水分,沉淀通過耐磨耐酸砂漿泵泵入自動定時壓濾機中壓濾,產生的固體由運輸裝置運出系統,壓濾后的液體再流入脫硫劑制漿池中再次循環利用,鍋爐房的廢水也流入三級沉淀池中沉淀除雜。
當儲灰倉中的生石灰不足以清除煙氣中的硫時,啟動氧化風機,將燒堿儲罐中的燒堿液由堿液泵泵入PH調節池中補充堿液脫硫劑,充分脫除廢氣中的硫。
如此操作,運行穩定,脫硫除塵效果特別好,脫硫效率達99%以上,除塵效率達到98.5%以上,且非常經濟,運行成本很低,反復應用,社會效益巨大。本發明工藝先進,技術成熟,廢水重復利用,達到了廢水不外排的效果,有效利用“三廢”,使用的脫硫劑與其他同類產品比較,用生石灰就地取材,成本極低,是目前最受用戶認可的、實用于各類大中型生產過程中的煙氣脫硫除塵。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脫硫除塵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鍋爐;2-脫硫塔;3-引風機;4-煙囪;5-三級沉淀池;6-PH調節池;7-脫硫劑制漿池;8-攪拌裝置;9-防腐泵;10-自動定時壓濾機;11-耐磨耐酸砂漿泵;12-儲灰倉;13-振動器;14-自動補水系統;15-脫硫泵;16-氧化風機;17-燒堿儲罐;18-堿液泵;19-運輸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中位;王智軍,未經王中位;王智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9555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