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氚標記二甲氧芐啶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89520.6 | 申請日: | 2013-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706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2 |
| 發明(設計)人: | 袁宗輝;文麗華;潘源虎;黃玲利;謝書宇;王立業;周波;陶燕飛;陳冬梅;王旭;劉振利;謝長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中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239/49 | 分類號: | C07D239/49;C07B59/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宇晨專利事務所 42001 | 代理人: | 張紅兵 |
| 地址: | 43007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標記 二甲 氧芐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氚標記二甲氧芐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驟制備:
(1)在配有溫度計,攪拌器和恒壓滴液漏斗的反應容器中配制質量濃度為10%~25%的甲醇鈉/甲醇溶液,在0~10℃下緩慢滴加丙烯腈,所述甲醇鈉與丙烯腈物質量的比例為1:1~5:1,控制反應溫度為25℃,反應1h后,向反應液中加入3,4-二甲氧基-5-溴-苯甲醛,其與丙烯腈物質量的比例為1:1~1:5,保持反應溫度50℃,4h后停止反應,向反應混合物加入等體積的水,減壓蒸除甲醇后所得水相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或甲苯溶劑萃取三次,合并有機相,無水硫酸鎂干燥后,減壓蒸除溶劑即得到黃色油狀物α-(甲氧基甲基)-3,4-二甲氧基-5-溴-肉桂腈;
(2)按步驟(1)的方法配制甲醇鈉/甲醇溶液,加入碳酸胍和α-(甲氧基甲基)-3,4-二甲氧基-5-溴-肉桂腈,所述甲醇鈉和碳酸胍與α-(甲氧基甲基)-3,4-二甲氧基-5-溴-肉桂腈的物質量的比例分別為3~10:1和1~5:1,回流反應4~8h,停止反應,將反應液傾入冰水中,析出黃色固體物質,過濾后將濾餅以甲醇多次重結晶,得產物5-溴-二甲氧芐啶;
(3)準確稱取50mg5-溴-二甲氧芐啶放入3ml反應瓶中,加入2mL甲醇使之完全溶解,加入25mg10%濃度的鈀碳,在氚化裝置上通入高純氚氣,調整反應壓強為100~760mmHg,于25~50℃條件下反應2-4h后離心除去Pd/C,反應液減壓除去甲醇,得到產物氚標記二甲氧芐啶粗品;
(4)將步驟(3)所得到的產物用制備液相進行分離純化,制備條件為:Venusil?XBP-C18色譜柱:10μm,21.5×150mm,流動相甲醇與按體積比為1:1的0.05%濃度的氨水,流速5.0mL/min,紫外檢測波長280nm,柱溫30℃;收集保留時間與二甲氧芐啶相對應的流動相組分,合并后除去溶劑得產物5-3H-二甲氧芐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氚標記二甲氧芐啶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甲醇鈉與丙烯腈物質量的比例為2:1~4:1,所述3,4-二甲氧基-5-溴-苯甲醛與丙烯腈物質量的比例為1:2~1: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氚標記二甲氧芐啶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甲醇鈉和碳酸胍與α-(甲氧基甲基)-3,4-二甲氧基-5-溴-肉桂腈的物質量的比例分別為5~9:1和2~3: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氚標記二甲氧芐啶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的控制氚氣的反應壓強為200~600mmH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中農業大學,未經華中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8952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