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平面式彈射起飛艦載機前起落架靜力試驗加載裝置有效
申請號: | 201310589037.8 | 申請日: | 2013-11-21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045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26 |
發明(設計)人: | 魏小輝;顏曉峰;汪勇;聶宏;陳凱帆;徐奎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主分類號: | G01M13/00 | 分類號: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賀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平面 彈射 起飛 艦載 起落架 靜力 試驗 加載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航空設備檢測領域,具體是一種平面式彈射起飛艦載機前起落架靜力試驗加載裝置。
背景技術
全尺寸飛機起落架靜力試驗,主要對起落架結構性能進行測試,考核起落架的承載能力。試驗時需針對起落架受到的載荷工況,施加各方向上的載荷,模擬其真實受載情況。目前,對于傳統的飛機前起落架靜力試驗,一般采用將起落架倒置,設計假輪,通過假輪連接,將加載作動筒上的載荷傳遞到起落架上,在傳遞過程中要求不改變載荷的大小及方向,以此來模擬起落架上所受到的垂向、航向、側向載荷。而對于彈射起飛的艦載機前起落架除了輪軸處所受的三向載荷外,還將受到彈射、牽制、系留等載荷。特別是彈射載荷屬于超大載荷,載荷方向與水平方向呈一定夾角,如果繼續使用液壓作動筒直接加載勢必會增加試驗支持系統的復雜性,增加試驗加載難度,國內尚無先例。
另一方面,全尺寸起落架靜力試驗一般采用充全油的方式調節緩沖器行程并且鎖定轉彎機構,而在試驗時多次調節緩沖器行程后往往難以保證全油狀態,在實際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由非全油狀態造成的間隙位移問題,導致載荷傳遞路徑出現改變,試驗結果產生較大誤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目前彈射起飛艦載機前起落架靜力試驗時的加載問題,提供了一套針對彈射起飛前起落架靜力試驗加載方案,滿足彈射起飛艦載機的各個載荷工況,結構設計合理,載荷模擬精確,適用于同類型的彈射起飛艦載機前起落架靜力試驗。
本發明包括平面式試驗臺架、起落架、側向載荷加載裝置、航向載荷加載裝置、垂向載荷加載裝置、彈射載荷加載裝置、牽制載荷加載裝置和系留載荷加載裝置。
其中,起落架分別通過上端的加載夾具和下端的支撐夾具倒置安裝于試驗臺架中央;
所述的彈射載荷加載裝置包括彈射連桿、彈射杠桿、彈射杠桿支座和彈射加載作動筒,彈射杠桿支座固定在試驗臺架上,彈射杠桿與彈射杠桿支座連接,以連接點為支點,一端通過彈射連桿連接到起落架的彈射點,另一端與固定在試驗臺架上的彈射加載作動筒連接;
所述的牽制載荷加載裝置包括牽制支座耳片、牽制杠桿和牽制加載作動筒,牽制杠桿通過十字接頭與起落架牽制點相連,以連接點為支點,一端通過牽制支座耳片固定在試驗臺架上,另一端與牽制加載作動筒相連,牽制加載作動筒通過加載板固定在試驗臺架上。
所述的系留載荷加載裝置包括剛性連桿、系留加載作動筒和搖臂杠桿,系留加載作動筒固定在試驗臺架側面,系留加載作動筒兩端依次通過搖臂杠桿和剛性連桿與起落架上的系留環相連。
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剛性連桿中間裝有載荷傳感器。
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側向載荷加載裝置包括通過假輪與起落架連接的側向加載作動筒。
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側向加載作動筒固定在三腳臺架上。
進一步改進,所述的航向載荷加載裝置包括通過假輪與起落架連接的航向加載作動筒,航向加載作動筒通過加載板連接在試驗臺架上。
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垂向載荷加載裝置包括垂向杠桿、垂向加載作動筒和垂向拉桿,垂向杠桿以假輪為支點,垂向杠桿一端通過垂向加載作動筒連接到試驗臺架底部,另一端通過垂向拉桿連接到試驗臺架底部。
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垂向杠桿和垂向拉桿之間裝有垂向萬向節。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可在試驗臺上完成彈射起飛艦載機前起落架的垂向、航向、側向、彈射、牽制、系留載荷的施加,無需更換工裝;
2、加載端及受載點均在試驗臺架內,加載時構成自平衡受力體系,試驗臺座僅承受試驗臺自身重力,便于固定,對場地要求較小;
3、萬向節關節軸承的設計使得加載時連桿的受力形式始終為二力桿,無附加彎矩,載荷傳遞更為準確;
4、加載點分布合理,由于是自平衡結構,試驗臺架將承受所有的支反力,根據載荷傳遞路徑設計加強結構,使得試驗臺架的受載更為合理;
5、側向載荷施加采用活動式的三角臺架,工裝安裝靈活,占用空間小,試驗觀察視野開闊。
附圖說明
圖1為靜力試驗整體安裝示意圖。
圖2為輪軸處三向加載示意圖。
圖3為彈射及牽制加載系統示意圖。
圖4為系留載荷加載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8903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