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盤區機械化集中溜井上向水平分層充填采礦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88037.6 | 申請日: | 2013-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570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05 |
| 發明(設計)人: | 劉艷章;張丙濤;張群;葉義成;柯麗華;王其飛;鄧磊;趙衛;石志軍;劉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C41/16 | 分類號: | E21C41/16 |
| 代理公司: | 武漢科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張火春 |
| 地址: | 430081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械化 集中 溜井 水平 分層 充填 采礦 | ||
1.一種盤區機械化集中溜井上向水平分層充填采礦法,其特征在于:將階段內礦體沿礦體走向劃分盤區,再將盤區沿礦體走向劃分為間隔布置的礦房和間柱,留頂柱(17)和底柱(10),對礦房和間柱進行水平分層;在盤區下盤布置分段平巷(8),每3個分層的礦體通過各自對應的采場聯絡道(9)與1個分段平巷(8)相通;脈外斜坡道(2)與每個斜坡道聯絡道(3)相通,每個斜坡道聯絡道(3)與各自對應的分段平巷(8)相通;
在盤區中央布置上階段穿脈(18)和下階段穿脈(7),上階段穿脈(18)通過通風充填井聯絡道(16)與各礦房或間柱內的通風充填井(15)相通,下階段穿脈(7)通過行人濾水天井聯絡道(11)與各礦房或間柱內行人濾水天井(12)相通;盤區集中溜井(4)布置在脈外,盤區集中溜井(4)與上階段穿脈(18)和下階段穿脈(7)相通,盤區集中溜井(4)與每個溜井聯絡道(5)相通,每個溜井聯絡道(5)與各自對應的分段平巷(8)連接;
采用機械化開采,先回采礦房,后回采間柱;所有礦房同時回采,自下向上回采一層,充填一層;待礦房充填完畢,再采用與礦房相同的方法回采間柱;當盤區內礦房和間柱充填完畢,進行頂柱(17)和底柱(10)的回采;
回采礦房是指:鏟運機和鑿巖臺車通過脈外斜坡道(2)和斜坡道聯絡道(3)進入分段平巷(8),鑿巖臺車經采場聯絡道(9)到達礦房最下層礦體后水平打孔,裝藥和爆破,然后鏟運機經采場聯絡道(9)到達礦房礦體鏟運礦石;鏟運的礦石依次經過采場聯絡道(9)、分段平巷(8)和溜井聯絡道(5)到達盤區集中溜井(4),由盤區集中溜井(4)溜下的礦石通過下階段穿脈(7)內的電機車運至下階段運輸大巷(6);
采用前進式回采,鑿巖臺車與鏟運機交替工作;當第一層礦體采完后,用充填料(13)對采空區和采場聯絡道(9)進行充填;待充填穩固后,再對上一分層礦體進行回采充填;當3個分層礦體都采充完畢,鏟運機和鑿巖臺車通過脈外斜坡道(2)和斜坡道聯絡道(3)進入上一個分段平巷(8),進行回采;依此繼續下去,直到采充完所有礦房內礦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區機械化集中溜井上向水平分層充填采礦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間隔布置的礦房和間柱的總數為5~7個,礦房和間柱寬度b均為8~15m,礦房和間柱的分層高度h均為5~8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區機械化集中溜井上向水平分層充填采礦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填料(13)分別是:礦房回采時用高強度的充填料(13)進行充填,高強度的充填料(13)的
灰砂比為1︰(6~10);間柱回采時用中等強度的充填料(13)進行充填,中等強度的充填料(13)灰砂比為1︰(10~1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區機械化集中溜井上向水平分層充填采礦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脈外斜坡道(2)的坡度β為12~18%。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區機械化集中溜井上向水平分層充填采礦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場聯絡道(9)的坡度α為15~18%。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區機械化集中溜井上向水平分層充填采礦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頂柱(17)和底柱(10)的高c均為5~8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科技大學,未經武漢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88037.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臥式脫水脫紙漿機
- 下一篇:無人飛行器的控制裝置及無人飛行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