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煤氣管道帶煤氣作業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86629.4 | 申請日: | 2013-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156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05 |
| 發明(設計)人: | 徐福雄;李躍彬;張曉玉;馮東升 | 申請(專利權)人: | 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55/18 | 分類號: | F16L5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張良 |
| 地址: | 014010 內***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煤氣管道 煤氣 作業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煤氣管道檢修技術,具體說,涉及一種煤氣管道帶煤氣作業方法。
背景技術
帶煤氣作業是大型冶金企業、石化企業、城市供氣公司等行業在運行維護中不可避免的一項工作。由于工業生產及民用設施連續供應的需要,決定了絕大多數帶煤氣作業只能在用戶不停產的前提下進行。城市煤氣管道一般采用地下敷設方式,其運行周期較長。煤氣管道在長期運行中受地理環境溫度、地質地形變化的影響較大,管道在運行中不斷出現煤氣接口開裂、管道腐蝕斷裂等情形,引起煤氣泄露及其管道附屬設備損壞等問題,形成了重大的人身設備隱患,關系到了千家萬戶的生命財產安全。
由于城市煤氣管網必須連續運行,難以實現煤氣主管網的停氣工作,地下管線不設閥門,在煤氣管路及其附屬設備出現問題時,如何將事故段的煤氣管道局部停氣,進行檢修作業一直是困擾煤氣行業的難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煤氣管道帶煤氣作業方法,能夠在城市煤氣煤氣管道在不停氣的條件下,對管道及其附屬設備進行在線檢修、斷管作業操作。
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煤氣管道帶煤氣作業方法,包括:
在檢修作業的煤氣管道上利用管道扳眼設備在煤氣管道的作業點兩側位置進行扳眼操作;
在扳眼工作結束后,將球膽通過扳好的眼孔放入運行的煤氣管道內,然后對放入的所述球膽進行充氣;
所述作業點兩側的所述球膽充氣后在所述煤氣管道內膨脹,在所述煤氣管道內部成為形成的檢修作業區間;
在所述檢修作業區間對損壞的管線設備進行在線檢修。
進一步:在所述板眼過程中,根據現場作業環境和管道直徑在所述作業點確定扳眼機安裝位置、管道扳眼的個數;準備施工所需的機具、材料,所述球膽的選則要根據所述煤氣管道的直徑進行確定,要以球膽充氣膨脹后能將所述煤氣管道脹滿為適宜;固定扳眼機,根據作業方案的要求進行頂煤氣扳眼,扳眼后在所述眼孔處旋入絲堵,防止煤氣管道內煤氣外泄,直至管道上所需的眼孔全部扳完。
進一步:所述眼孔的尺寸大小根據所述球膽在無氣情況下卷緊后的直徑大小進行選擇。
進一步:所述進行在線檢修的過程包括:
打開作業點一側管道上四個眼孔中外側第二個眼孔上的絲堵,將球膽支撐座插入管道,并調整到合適位置后,打開最外側的孔眼上的絲堵,塞入第一個所述球膽,所述球膽塞入煤氣管道后立即從球膽充氣管處充氣,直至所述球膽脹滿所述煤氣管道后將球膽充氣管夾死,封閉所述煤氣管道前端煤氣;同樣操作,在所述球膽支座另一側的孔眼處塞入第二個球膽,并與所述第一個球膽串接在一起;
作業點一側的球膽全部堵完后,采用相同的方法在作業點另一側的煤氣管道內放置所述球膽;各部位球膽堵好后,打開靠近所述作業點內側的兩個所述眼孔的絲堵,將絲頭旋入所述孔眼,在所述絲頭接臨時膠管進行放散;
將所述檢修作業區間管道內的煤氣放散掉后,從一側的所述絲頭通氮氣對所述檢修作業區域進行氮氣置換,進行檢修工作;
檢修項目施工完畢后,解開串接在一起的兩個球膽,先抽出靠近檢修作業區間的內側球膽,再抽取外側球膽,以減少帶氣作業時間,每抽出一個所述球膽,立即帶氣將所述絲堵旋緊在所述孔眼上,防止煤氣外溢;
抽出最后一個所堵球膽前,用煤氣置換干凈接點管道內的殘余空氣,確保煤氣管網的運行安全。
抽出所述球膽支撐座,拆除放散用所述絲頭,用所述絲堵旋緊孔眼并進行刷漏。
進一步:在通氮氣時,如現場沒有氮氣源,采用氮氣瓶提供置換用氮氣,控制氮氣置換壓力小于所述煤氣管道的運行壓力。
進一步:通氮氣時控制壓力在3500~4500Pa。
進一步:帶煤氣堵球膽時的操作壓力不高于3000Pa。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包括:
1、本發明能夠在城市煤氣煤氣管道在不停氣的條件下,對管道及其附屬設備進行在線檢修、斷管作業操作。
2、本發明獨創的煤氣管道堵球膽技術有效地降低煤氣設備不停產作業的危險程度和工作難度,大大地減輕現場工人的勞動強度、縮短檢修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施工費用,為煤氣管道的不停氣檢修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中利用堵球膽技術在煤氣管道作業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8662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