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FCC汽油加氫催化劑的開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85219.8 | 申請日: | 2013-1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509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27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廷海;李自夏;錢穎;常曉昕;向永生;頡偉;王宗寶;馬好文;林宏;瞿朝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G65/04 | 分類號: | C10G6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實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張茵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fcc 汽油 加氫 催化劑 開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FCC汽油加氫催化劑的開工方法,特別適合高硫、高烯烴FCC原料的開工方法。
背景技術
為了減少汽車尾氣中有害物質的排放量,國家對汽油中的硫含量、烯烴含量要求越來越高。2010年,北京、上海、廣州已經開始執行國Ⅳ標準,到2015年,將在全國范圍內執行國Ⅳ標準。針對國內現有汽油池中FCC汽油占70%的現狀,FCC汽油加氫改質技術,將成為未來幾十年內中國汽油升級的重要手段。
國外在FCC汽油加氫改質領域,以IFP成功開發的Prime-G技術為代表,采用加氫預處理-切割-重汽油加氫技術路線,很好的滿足國Ⅳ汽油質量升級的要求。國內在FCC汽油加氫改質領域的研究也較多,其中,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成功開發的TMD工藝技術,采用加氫預處理-改質-加氫脫硫的技術路線,中國石油開發的GARDES技術,采用選擇性加氫脫硫-辛烷值恢復技術路線。由于FCC汽油加氫改質過程需要解決脫硫、降烯烴、保持辛烷值三方面的技術指標,導致FCC汽油加氫技術通常采用兩段或以上工藝才能滿足質量升級的要求。
CN200510047487.X公開一種FCC汽油加氫脫硫降烯烴技術的開工方法。包括:在預硫化條件下,將硫化劑、氫氣和硫化油與汽油改質催化劑接觸,硫化劑可以是本領域中常用的硫化劑,如二硫化碳、有機硫化物、二硫化物或多硫化物、噻吩化合物、單質硫和硫化氫等中的一種或幾種,溫度為150℃~460℃,接觸的壓力為0.5MPa~10.0MPa,接觸時間為10小時~50小時,氫油體積比為50~5000,液時空速為0.5小時-1~15.0小時-1,最終硫化溫度:340℃。預硫化結束后,換進FCC汽油原料;所述的硫化油為重整生成油。該發明在常規濕法硫化過程的基礎上,選用重整生成油作為硫化油,可以避免開工初期溫升過高,降低催化劑積炭量,使催化劑的活性穩定性明顯提高。但該發明沒有明確記載開車溫度。類似還有CN1422179,CN101492606,CN101724442。CN200710012674.3公開了一種劣質汽油加氫精制的開工方法,采用較短的低溫硫化時間,具體過程為:將催化劑裝于反應器中,在200℃~260℃低溫下硫化6~12小時,在300℃~380℃高溫下硫化6~12小時,得到硫化態催化劑。硫化后將床層溫度調整至所需溫度,進行劣質汽油原料的加氫精制反應。硫化開工過程后(即減少低溫硫化時間),提高了劣質汽油原料的加氫脫硫性能,同時降低了汽油原料中烯烴加氫飽和性能,達到了深度脫硫和辛烷值損失減少的雙重目標??蓪CC汽油的硫含量由660μg/g降低到26μg/g(HDS率96.1%),烯烴含量由31.0v%降低到26.2v%(烯烴飽和率15.5%),研究法辛烷值RON損失0.6個單位,C5+汽油收率99.9wt%,可以將劣質FCC汽油加工為硫含量≯50μg/g的優質清潔產品。從表2中可以看出:本發明的方法可將FCC汽油的硫含量由660μg/g降低到41μg/g(HDS率93.8%),烯烴含量由31.0v%降低到25.5v%(烯烴飽和率18.7%),研究法辛烷值RON損失0.9個單位,C5+汽油收率99.9wt%,可以將劣質FCC汽油加工為硫含量≯50μg/g的優質清潔產品。CN200810228358.4公開一種減少汽油深度加氫脫硫辛烷值損失的方法,首先將催化劑進行預硫化處理,然后在汽油加氫脫硫條件下進行劣質汽油原料的加氫脫硫處理,其特征在于催化劑進行預硫化處理采用如下過程:將催化劑裝置反應器中,在220℃~240℃下硫化6~12小時,在(>240℃)至260℃下硫化6~12小時,硫化溫度≯260℃。脫硫率90%左右,烯烴飽和率35%~42.5%,RON損失1.3~2.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8521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