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治療燒燙傷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580053.0 | 申請日: | 2013-1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503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05 |
| 發明(設計)人: | 何金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何金華 |
| 主分類號: | A61K36/738 | 分類號: | A61K36/738;A61K36/82;A61P17/02 |
| 代理公司: | 貴陽東圣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袁慶云 |
| 地址: | 557800 貴州省黔東南***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治療 燙傷 藥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用于治療燒燙傷的藥物,同時還涉及該用于治療燒燙傷的藥物的制備方法。
?
背景技術
小果薔薇,《貴州草藥》(第二集)貴州省中醫研究所編(貴州人民出版社一九七0年)別名:紅刺、小和尚頭、紅根。落葉蔓性灌木。全株有倒鉤刺,枝細弱,羽狀復葉互生,有小葉五枚,總葉柄有微毛;小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6.5厘米,寬1—2.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有細鋸齒,內向彎曲。傘房狀花序枝頂生,有多數小花;五片,背面有刺狀毛,邊緣有白色柔毛;花冠白色,五片。果球形,成熟時紅色。生于灌木林及路旁。藥用部分為:根葉,四季均可采集。性平、味苦、澀。止咳,清熱利濕。
現有的治療燒燙傷的外用藥,大部分會留疤痕,治療周期長,有時還會影響身體機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缺點而提供的一種療效顯著,不留疤痕,不影響肌體機能,治療周期短的用于治療燒燙傷的藥物。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該用于治療燒燙傷的藥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一種用于治療燒燙傷的藥物,由下列重量粉的原料制得:
小果薔薇20份、植物油10-12份。
上述的一種用于治療燒燙傷的藥物,其中:植物油優選茶油。
本發明的一種用于治療燒燙傷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小果薔薇葉烘干、研末、制成過100-120目篩的藥粉; ??
(2)藥粉用植物油份調勻,即得。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效果,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將小果薔薇與植物油配伍,無毒副作用,安全環保。使用時用將藥物涂抹于患處即可,藥物的活性成份直接滲透吸收,在患部形成較高的藥物濃度,使得治療周期短、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不留疤痕,不影響肌體機能。
??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臨床療效觀察試驗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外用藥的有益效果。?
(1)一般資料
全部病例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最大年齡80歲,最小18個月。
(2)疾病分布
燒燙傷、其他一切皮膚體外細菌感染。
(3)治療方法:
使用時直接涂抹于患處,一日3-4次。
(4)治療效果
用藥3-5天,最長不超過15天,患處均達到痊愈,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
??
實施例1:
一種用于治療燒燙傷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小果薔薇2公斤烘干、研末、制成過120目篩的藥粉; ??
(2)藥粉用茶油1公斤調勻,即得。
?
實施例2:
一種用于治療燒燙傷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小果薔薇2公斤烘干、研末、制成過100目篩的藥粉; ??
(2)藥粉用植物油1.2份調勻,即得。
?
實施例3:
一種用于治療燒燙傷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小果薔薇2公斤烘干、研末、制成過110目篩的藥粉;
(2)藥粉用植物油1.1份調勻,即得。
?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何金華,未經何金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8005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