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肝膽結石的中藥組合物及其用途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73778.7 | 申請日: | 2013-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855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明(設計)人: | 劉學鍵 | 申請(專利權)人: | 崔新明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6 | 分類號: | A61K36/9066;A61P1/16;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2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肝膽 結石 中藥 組合 及其 用途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治療肝膽結石的中藥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術
膽石病是膽道系統的常見病,占外科急腹癥的20%~?30%。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檢查方法的日益完善,特別是B?型超聲、CT?等在臨床上應用以來,對膽道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手段,均提供了準確而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飲食成分對結石的形成和變化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國膽石病3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報告系以膽色素結石為主,尤其在農村地區。但是近幾年全國膽石標本分析提示我國膽石類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膽固醇結石的比例超過了膽色素結石,這與我國人民飲食結構的變化有關。同時,在動物實驗中也證明控制飲食中的脂肪含量或脂肪酸與蛋白質的相對比例,可對結石的數量和成分產生影響。對膽石病的認識,過去一個世紀以來都集中在肝外膽道局部所發生的各種變化,認為肝外膽道是產生結石的場所。然而有了“致石性病理膽汁”這一概念以后,尤其是發現肝外膽道病變經外科處理后仍存在病理膽汁和結石的再發時,人們對膽石病的認識逐漸轉向肝內,認為系肝臟通過酶的作用或代謝缺陷而產生致石性病理膽汁,從而形成結石。
近年來不少臨床數據表明膽石病是一種與肝臟有關的疾病,膽石病病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肝臟病損。這些研究結果,與中醫治療膽石病肝膽同治、肝脾同治理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祖國醫學認為膽附于肝,肝膽互為表里,膽為中精之腑,內藏精汁,膽汁來源于肝之余氣。肝司疏泄功能,疏利膽汁,凡影響肝之疏泄、膽氣通降功能的因素均可導致膽汁瘀積,煎熬日久,膽汁沉積而形成砂石。肝主疏泄,脾主運化,脾的運化功能必須在肝的疏泄作用協調下得以實現。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所以,在膽石病的治療中,應靈活運用肝膽同治、肝脾同治理論,使治療效果更趨完美。
肝、膽結石屬于中醫“肋瘤”“腹痛”“胃痛”等病之范疇。病因病機多為肝氣郁結、肝失調達,膽附于肝,膽失疏泄、氣滯血瘀、濕熱阻滯、蘊結石化、煎熬成結石,停滯膽道,肝膽氣機不化,故而為患。膽囊炎屬中醫“膽脹”范疇。主要征候有右脅疼痛、口苦、善太息,同時伴惡心、噯氣、腹脹等,易反復發作,其病變部位在膽,但與肝有密切關系。肝與膽互為表里,“膽為中清之腑,藏膽汁而以轉疏通降為順”,膽汁是“借肝之余氣,隅入于膽,積聚而成”,其功能依賴肝之疏泄,又促進脾胃運化。情志不遂、過食油膩、饑飽失常等均可影響肝膽疏泄和脾胃運化,肝膽氣滯則膽汁排泄不暢,脾失健運則濕熱內蘊,氣滯腑閉致膽腑氣機通降失常遂成膽囊炎。現代醫學對膽囊炎的治療尚缺乏特效藥物和理想手段。大量的臨床和實驗研究表明,中醫藥治療膽囊炎具有較大優勢,治膽多以疏肝為達,理脾為和。中醫傳統理論認為肝失疏泄,膽失通降,膽汁郁積可致結石生成;而濕熱、氣滯、血瘀又是肝膽結石癥的三個主要特征,治療重在體現“通、降”二字,以疏肝利膽、清熱化瘀、利氣行滯、攻下排石為原則。
目前,肝、膽結石的發病率正在逐漸上升,國內外對膽石病的治療多采用手術療法,但手術后殘余結石的去除較為困難。現有中西成藥中用于治療肝、膽結石病及其并發癥的藥物有:膽康、金膽片、雞骨草片、消炎利膽片等,多是作用于膽囊體及膽道的炎癥改變。經臨床觀察,這類藥物的治療效果較差,治愈率低,只能緩解癥狀而不能治愈。
發明內容
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減輕肝膽結石患者的痛苦,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肝膽結石的中藥組合物其療效顯著、安全可靠,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治療肝膽結石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茵陳10-12份、澤瀉5-8份、知母6-9份、黃連3-5份、川芎10-12份、淫羊藿10-12份、郁金3-5份、白芍3-5份、丹參10-12份、黃芪8-10份、獨角蓮6-9份、金銀花10-12份、白芷10-12份、延胡索10-12份、五倍子12-15份、金錢草9-12份。
優選地,上述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茵陳10-11份、澤瀉5-6份、知母6-8份、黃連3-4份、川芎10-11份、淫羊藿10-11份、郁金3-4份、白芍3-4份、丹參10-11份、黃芪8-9份、獨角蓮6-7份、金銀花10-11份、白芷10-11份、延胡索10-11份、五倍子12-13份、金錢草9-10份。
進一步優選,以上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茵陳10份、澤瀉5份、知母6份、黃連3份、川芎10份、淫羊藿10份、郁金3份、白芍3份、丹參10份、黃芪8份、獨角蓮6份、金銀花10份、白芷10份、延胡索10份、五倍子12份、金錢草9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崔新明,未經崔新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7377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機器人吸塵器及其自我診斷方法
- 下一篇:一種不粘手無塵粉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