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態防治魚類流行性潰瘍綜合癥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73485.9 | 申請日: | 2013-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981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26 |
| 發明(設計)人: | 余德光;謝駿;王廣軍;王海英;龔望寶;夏耘;郁二蒙;魏南;李志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弘邦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36 | 代理人: | 張釔斌 |
| 地址: | 51038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態 防治 魚類 流行 性潰瘍 綜合癥 方法 | ||
1.一種生態防治魚類流行性潰瘍綜合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發病魚類養殖在有生物絮團的水體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態防治魚類流行性潰瘍綜合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水體中培育生物絮團,用有生物絮團的水體養殖魚類。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生態防治魚類流行性潰瘍綜合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水體中培育生物絮團,當水體中生物絮團的量達到總懸浮物大于60mg/L時,用有生物絮團的水養殖魚類。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生態防治魚類流行性潰瘍綜合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培育生物絮團:在水體中加入碳源,控制水體中的碳氮比為18:1-25:1,堿度80-250mg/L,不間斷曝氣,水溫18℃以上,直至生物絮團形成;
(2)養殖:當水體中的總懸浮物大于60mg/L時,用有生物絮團的水養殖魚類。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生態防治魚類流行性潰瘍綜合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培育生物絮團:在水體中加入碳源,控制水體中的碳氮比為18:1-25:1,水體溶解氧在5mg/L以上,pH6.5-7.5,堿度80-250mg/L,曝氣,水溫18℃以上至形成生物絮團;
(2)養殖:當水體中的總懸浮物大于60mg/L時,用有所述生物絮團的水養殖魚類,在養殖過程中,減少投喂量。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生態防治魚類流行性潰瘍綜合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培育生物絮團:在草魚養殖水體中加入碳源,控制水體中的碳氮比為18:1-25:1,水體曝氣,水體溶解氧在5mg/L以上,pH在6.5-7.5,堿度80-250mg/L,水溫18℃以上,按草魚體重的2-8%投喂草魚飼料,12天后開始形成生物絮團;
(2)養殖:當水體中的總懸浮物大于60mg/L時,用有所述生物絮團的水養殖雜交鱧或筍殼魚,在養殖過程中,減少投喂量,日投喂量按體重的0.5-1.5%投喂。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生態防治魚類流行性潰瘍綜合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魚養殖水體是指以1.0-2.0kg/m3密度放養草魚的養殖水體。
8.如權利要求4-7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生態防治魚類流行性潰瘍綜合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為葡萄糖或糖蜜或紅糖中的一種或多種等量混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73485.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