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平紋本色布疵點識別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571778.3 | 申請日: | 2013-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791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26 |
| 發明(設計)人: | 王亦紅;薛勝堯;徐曉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K9/60 | 分類號: | G06K9/60;G01N21/95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玉平 |
| 地址: | 210098***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平紋 本色 疵點 識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平紋本色布疵點識別的方法,屬于平紋本色布疵點檢測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針對基于圖像處理技術判斷本色布有無疵點的技術中,現有平紋本色布有無疵點的判斷方法需經以下步驟實現:首先,采集平紋本色布圖像,進行灰度化轉換;其次,對灰度化后的圖像進行濾波等預處理;然后,對預處理后的圖像進行二值化處理,得到二值圖像;最后,判斷二值化圖像是否含有疵點。在該方法中,用到了耗時相對較多的二值化處理,從而降低識別速度,影響檢測的實時性。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灰度均值提供、快速識別平紋本色布有無疵點的方法,以提高判斷本色布有無疵點的效率。
技術方案:一種平紋本色布疵點識別的方法,包括兩部分:
第一部分檢測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采集一幅待檢測平紋本色布的無疵點圖像。將無疵點平紋本色布圖像劃分成若干個大小一致的區域。理想情況下,每個區域的灰度均值應該相等。鑒于平紋本色布的紋理對圖像的影響,相對于理想條件,各個區域灰度均值的實際值將有少量波動。該波動范圍即為無疵點平紋本色布圖像各個區域的灰度均值所在的置信區間。
其次,將上述采集到的無疵點平紋本色布圖像直方圖均衡化。對直方圖均衡化后的無疵點平紋本色布圖像按經向和緯向分別計算其自相關函數。根據自相關函數極值點的位置確定平紋本色布沿經和緯向的重復單元長度。根據重復單元長度可確定經向和緯向的紋理周期。經向和緯向的紋理周期所覆蓋的面積即為單位區域的大小。
第二部分檢測
首先,采集待檢測的平紋本色布圖像;
其次,對采集到的圖像進行灰度化、濾波、增強處理;
然后,根據先前所得的單位區域的大小將預處理后的圖像劃分為若干個區域;
再后,計算各個區域的灰度均值,
最后,根據先前所得的置信區間,判斷有無區域的灰度均值不在置信區間內。如果有,則該圖像反映的平紋本色布有疵點。如果沒有,則該圖像反映的平紋本色沒有疵點。
有益效果:與傳統的方法相比,本發明提供的平紋本色布疵點識別的方法,沒有相對費時的圖像分割步驟,可縮短本色布有無疵點的識別時間,提高識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疵點平紋本色布圖像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疵點平紋本色布圖像直方圖均衡化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疵點平紋本色布圖像直方圖均衡化后經向自相關函數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疵點平紋本色布圖像直方圖均衡化后緯向自相關函數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在閱讀了本發明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
如圖1所示,平紋本色布疵點識別的方法,包括檢測前的準備和檢查兩部分:
檢測前的準備工作
采集一幅如圖2所示的待檢測平紋本色布的無疵點圖像,并對其進行灰度轉換、均值濾波、增強處理。
1、確定可信區間
統計經過預處理的待檢測平紋本色布無疵點圖像的灰度均值μ和標準方差σ,并根據以下公式計算上閾值T1和下閾值T2:
T1=μ+kσ
T2=μ-kσ
式中k為閾值系數。經過多次實驗統計所得。閾值系數k一般可取2-5之間的值。
對于圖2,計算得到上閾值T1為204以及下閾值T2為123,從而可確定置信區間[T1,T2]為[123,204]。
2、確定單個區域的大小
對經過預處理的待檢測平紋本色布的無疵點圖像進行直方圖均衡化。
對于圖2,經直方圖均衡化后如圖3所示。圖3中任意一點(i,j)處的像素灰度值用f(i,j)表示。其中,i∈(0,1,......,M-1)以及j∈(0,1,......,N-1)。圖3的經向自相關函數Cv(y)和緯向的自相關函數Ch(x)分別根據以下公式求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未經河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7177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檢測和跟蹤目標的方法和裝置
- 下一篇:一種人臉識別方法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