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蒸汽阻隔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71200.8 | 申請日: | 2013-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427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11 |
| 發明(設計)人: | 黃忠陽;安聰慧;馮擎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浙江吉潤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5D21/04 | 分類號: | C25D21/04;C25D13/00;C25D13/24;B08B15/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偉敏 |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蒸汽 阻隔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涂裝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水蒸汽阻隔裝置。
?
背景技術
在轎車生產過程中,車身需要進行前處理電泳涂裝。前處理工藝通常是在封閉槽體內進行的,但槽體入口有懸鏈及車身進入口,不能進行全封閉。槽體入口處高溫水洗噴淋除油工序會產生大量水蒸汽,水蒸汽流向槽體入口,通過前面板阻隔后,經懸鏈入口和車身入口飄散到車間內,從槽體溢出的水蒸汽流,對車間生產環境形成破壞。現有水蒸汽阻隔裝置通常是在槽體入口處懸掛有軟質簾子,用來阻隔水蒸汽的溢出,如附圖5所示。軟質簾子雖然能阻隔一部分水蒸汽的溢出,也不影響車身進入。但仍然有部分水蒸汽能從一些簾子阻隔不了的縫隙里飄溢出來。此外,還有一類方式,就是采用排風機構將水蒸氣派出到車間外部,如?“一種汽車涂裝設備送風循環利用裝置”(?公告號:?CN202229324U)的公開技術,或收集到特定裝置重復利用熱量,如“一種用于涂裝車間的頂式通風裝置”(?授權公告號:?CN201081364)的公開技術;但排除室外成本較高,收集利用效率不高,且占用較多的工作場地。
?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提供一種水蒸汽阻隔裝置,其在槽體入口處從槽體向吹風,把水蒸汽阻隔起來,防止水蒸汽的外溢。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水蒸汽阻隔裝置,包括可安裝于電泳涂裝槽體進入端的前面板,前面板上設車身入口,其特征在于:前面板設有特殊風管;特殊風管為中空管體,兩端彎折呈U型,且兩彎折段分別貼靠在車身入口的兩側;在特殊風管各段的內側設置導流板,導流板為腔體結構,具有將特殊風管內的氣體導向懸鏈入口和車身入口的導流孔;特殊風管的中間位置連通送風管。在涂裝工作時,開啟車間送風系統或開啟送風風機,送風經送風管流向特殊風管,由特殊風管送至懸鏈入口和車身入口的兩側,并從導流孔向懸鏈入口和車身入口噴出吹出;水蒸汽在此送風的作用下,被封閉在槽體內,通過槽體壁冷凝成水,從而形成了防止水蒸氣溢出槽體的阻隔。這種結構,利用送風,在不影響車身及鏈條進出的情況下,很好地阻隔了水蒸汽從槽口飄溢出來,具有良好的阻隔效果。
作為優選,特殊風管安裝在槽體時,兩彎折段上的導流孔的出口寬度自下而上收窄。導流孔的出口寬度自下而上收窄的結構,遠離特殊風管入口的導流孔開口較寬、臨近特殊風管入口的導流孔開口較窄,是送風可順利到達遠離特殊風管入口的導流孔開口,是導流板下方亦可送風,有效防止車身入口底部缺乏送風而形成隔離的盲區。
作為優選,所述的特殊風管由多段組成,各段的連接端端部設置加強筋片,相鄰段之間通過加強筋片構成固定連接。多段結構,便于制造,也便于現場裝配,并可根據槽體和車身入口的實際高度進行調整,一段一段風管連接加長,對于實際高度較高的,可以多設置一段或幾段特殊風管,對于實際高度較低的,設置較少段的特殊風管即可。
作為優選,所述的加強筋片為一體結構的框型結構。由于送風是壓力氣體,對于特殊風管有壓力作用,氣壓較大時,可使管體膨脹;加強筋片采用框型結構,包繞住管體,可有效防止管體膨脹變形的情況,提高了安全性。
作為優選,所述的導流板包括并列的內側板和外側板,內側板與外側板的底端連接于特殊風管,兩板之間的縫隙形成導流孔。這種結構,結構簡單,便于制造;板型表面,良好導流性能;板型結構,易于調整導流孔的大小、輪廓。
由于水蒸氣具有一定的擴算速度,且懸鏈入口和車身入口具有較大的通流面積,因此對懸鏈入口和車身入口送風的大小和方向,對阻隔效果具有較大的影響;為了形成較好的阻隔效果,作為優選,所述的內側板和外側板的頂端均向槽體內一側彎折并相靠近,形成頂端間距小于底端間距的結構。內側板和外側板的頂端均向槽體內一側彎折,使導流孔出口端偏向槽體內,亦即送風偏向槽內;因此,導流板可起到改變風向的作用,把水蒸汽吹回槽體后冷凝成水。內側板和外側板的頂端間距小于底端間距的結構,形成匯流孔自進口至出口漸漸縮小的結構,利于加強送風風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浙江吉潤汽車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浙江吉潤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7120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