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69164.1 | 申請日: | 2013-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507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05 |
| 發明(設計)人: | 周小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立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6 | 分類號: | A61K36/9066;A61P1/04;A61K35/37;A61K35/56 |
| 代理公司: | 濟南誠智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韓百翠 |
| 地址: | 250021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慢性 胃炎 中藥 組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病,其發病率居各種胃病之首,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男女老少均可罹患,而且病程長,易復發,對健康影響甚大。其病理過程由輕到重,由淺表到萎縮,呈進行性發展。
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癥狀,癥狀的輕重與胃黏膜的病變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數病人常無癥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返酸等。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個別病人伴黏膜糜爛者上腹痛較明顯,并可有出血,如嘔血、黑便。癥狀常常反復發作,無規律性腹痛,疼痛經常出現于進食過程中或餐后,多數位于上腹部、臍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輕者間歇性隱痛或鈍痛,嚴重者為劇烈絞痛。
目前西醫對慢性胃炎的治療雖然見效快,但是往往不能消除病灶,易反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可以有效治療慢性胃炎。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藥制成:人參15-20?g、熟地黃15-20?g、黃芪15-20?g、茯苓10-15?g、黃精10-15?g、柴胡15-20?g、枸杞子15-20?g、決明子10-15?g、山藥15-20?g、白術10-15?g、田基黃10-15?g、大棗10-15?g、梔子10-15?g、郁金10-15?g、羌活10-15?g、蒼術8-10?g、山慈菇8-10?g、旱墨蓮8-10?g、雞內金10-15?g、木香10-15?g、砂仁10-15?g、厚樸10-15?g、香櫞皮8-10?g、川芎10-15?g、三棱10-15?g、牛膝10-15?g、鱉甲10-15?g、陳皮10-15?g、沙棘5-8?g和甘草5-8?g。
制備方法:水煎煮,每天一劑,分兩次早晚服用,15天為1個療程。
各中藥的藥理作用:
人參:甘、微苦,平。歸脾、肺、心經。功能與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熟地黃:甘,微溫。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用于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眩暈,耳鳴,須發早白。
黃芪:甘,微溫。歸肺、脾經。功能與主治: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癰疽難潰,久潰不斂。
茯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功能與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黃精:甘,平。歸脾、肺、腎經。功能與主治: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用于脾胃氣虛,體倦乏力,胃陰不足,口干食少,肺虛燥咳,勞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軟,須發早白,內熱消渴。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歸肝經、膽經,具疏肝利膽、疏氣解郁、散火之功效。
枸杞子:甘,平。歸肝、腎經。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用于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萎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
決明子:又名草決明,其性微寒,味甘苦。炒熟用,具有清肝明目、養陰清熱、潤腸通便的功效?,F代藥理研究證明,決明子水浸劑和乙醇浸劑有降血壓、降血脂和通便的作用。
山藥: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之功能。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炒山藥補脾健胃,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白術:苦、甘,溫。歸脾、胃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田基黃:為藤黃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甘;苦;涼。歸肺;肝;胃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散瘀消腫的功能。主濕熱黃疸;泄瀉;痢疾;腸癰;癰癤腫毒;乳蛾;口瘡;目赤腫痛;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大棗:甘,溫。歸脾、胃、心經。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
桅子:苦,寒。歸心、肺、三焦經。功能與主治: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外用消腫止痛。用于熱病心煩,濕熱黃疸,淋證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立醫院,未經山東省立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6916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柴油機超低溫啟動環保節能裝置
- 下一篇:一種用于加工回轉面的磨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