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核電廠在役檢查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66019.8 | 申請日: | 2013-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78049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24 |
| 發明(設計)人: | 韓旭;李軍;邵一窮;常猛;彭雄俊;王廣飛;郭新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50/06 | 分類號: | 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悅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曉航 |
| 地址: | 10084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聯網 技術 核電廠 檢查 系統 方法 | ||
1.一種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核電廠在役檢查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檢查人員個體上的檢查人員定位標識子系統,集成于便攜電腦終端上的流程管理子系統、檢查人員識別跟蹤子系統和關鍵物項識別子系統,以及固定于核電廠關鍵物項上的關鍵物項定位標識子系統;所述的檢查人員定位標識子系統向檢查人員識別跟蹤子系統或主控室發送檢查人員的位置信息,所述的關鍵物項定位標識子系統向關鍵物項識別子系統或主控室發送關鍵物項的位置和狀態信息,所述的流程管理子系統以便攜電腦終端為硬件平臺,包括檢查流程策劃功能模塊、檢查流程跟蹤功能模塊和檢查流程文檔交互功能模塊,通過軟件模塊實現檢查流程策劃、檢查流程跟蹤和檢查流程文檔交互的功能;
所述的檢查流程策劃實現方法如下:
步驟P11,選定檢查路徑;
步驟P12,確定檢查路徑上的關鍵物項;
步驟P13,根據檢查路徑上的關鍵物項,確定檢查路徑關鍵節點,形成檢查路徑關鍵節點序列文件;
步驟P14,確定檢查相關操作,形成檢查相關操作序列文件;
步驟P15,模擬整個檢查工作流程,形成檢查工作流程文件;
步驟P16,根據檢查工作流程文件,形成需要檢查人員確認的工作單文件包;
所述的檢查流程跟蹤實現方法如下:
步驟P21,根據所述的檢查工作流程文件和檢查路徑關鍵節點序列文件,由檢查人員通過檢查人員定位標識子系統和檢查人員識別跟蹤子系統對其檢查路徑上的關鍵節點進行逐一確認,并按所述的工作單文件包要求完成相應工作單;
步驟P22,檢查人員根據所述的檢查工作流程文件完成每個檢查相關操作后,根據檢查相關操作序列文件,通過關鍵物項定位標識子系統和關鍵物項識別子系統對該檢查相關操作進行確認,并按工作單文件包要求完成相應工作單;
檢查流程文檔交互實現方法如下:
步驟P31,根據現場需要,檢查人員可通過便攜電腦終端的無線網絡設備向主控室上傳所完成的工作單;
步驟P32,檢查人員完成相應工作單時,可通過便攜電腦終端填寫工作單所需內容,并利用檢查人員識別跟蹤子系統對工作單內容進行個體特征簽名確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核電廠在役檢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檢查人員定位標識子系統包括:
第一區域定位模塊或第一衛星定位模塊,用于向檢查人員識別跟蹤子系統或主控室發送檢查人員的位置信息;
第一標識模塊,用于使指定的檢查人員具有獨一無二的電子射頻特征或光學特征;
第一連接模塊,用于與檢查人員識別跟蹤子系統實現有線或無線相連,并在失去連接時向主控室發送報警信號。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核電廠在役檢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檢查人員識別跟蹤子系統包括:
第一識別模塊,具有射頻識別設備以及檢查人員個體特征識別設備或光學特征識別設備;
第二連接模塊,用于與檢查人員定位標識子系統實現有線或無線相連,并在失去連接時向主控室發送報警信號。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核電廠在役檢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識別模塊具有的檢查人員個體特征識別設備能夠識別的個體特征包括指紋、掌紋、唇紋、虹膜、面部特征、聲紋、血液組分特征、DNA編碼中的一種或幾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核電廠在役檢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關鍵物項定位標識子系統包括:
第二區域定位模塊或第二衛星定位模塊,用于向關鍵物項識別子系統或主控室發送關鍵物項的位置和狀態信息;
第二標識模塊,用于使指定的關鍵物項具有獨一無二的電子射頻特征、光學特征或圖案特征。
6.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核電廠在役檢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關鍵物項識別子系統包括:
第二識別模塊,具有射頻識別設備以及光學特征識別設備或圖案特征識別設備。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核電廠在役檢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便攜電腦終端除具有電腦的一般特性外,還具備無線網絡連接、數字拍照、視頻記錄功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66019.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