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懸臂差動式地裂縫位移測試儀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565427.1 | 申請日: | 2013-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043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26 |
| 發明(設計)人: | 徐繼山;董青紅;徐繼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礦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B7/02 | 分類號: | G01B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1116 江蘇省徐***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懸臂 差動 裂縫 位移 測試儀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地質災害與防治領域,具體應用于地裂縫、地面沉降等災害的微變量位移的測試工作。
背景技術
現有的地裂縫監測裝置大致有以下幾種:①橫梁式(KHALID等,1999),將橫梁架于裂縫兩側,通過觀測橫梁變形推算裂縫垂向活動情況;②立柱式(翟越等,2009),將兩根立柱、一根橫梁安裝于裂縫兩側,通過滑輪連接傳感部件以觀測垂向、橫向活動情況;③懸錘式(王建秀等,2010),由支架、滑輪、測繩、自進土錨等部件組成,通過角度盤讀數以推算地裂縫水平和垂向位移情況。這些監測裝置能在一定程度或精度上(0.1mm左右)反映地裂縫的活動情況,其缺點在于周期長、結構繁、精度低、不可存儲等方面;而地裂縫活動是長期、緩慢的地質過程(多年活動量為數厘米,每小時活動量為±0.001mm),不利于實際測試工作進行,因此亟需一種周期更短、精度更高、分析更可靠的位移測試儀器。
發明內容
為解決同類儀器的諸多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以下幾點:一是精確、可度量,其關鍵問題在于如何將微變量的位移值精確、穩定地放大到有效感知量程;二是簡單、穩定性好,通過設計使結構盡可能簡單、合理,減少相互聯接以促進測量數值的穩定;三是動態、可分析,所要考慮該設計與其他相關產品(如傳感器)的兼容性,兼用其長、以化其難;四是輕便、適用廣,該設計規格要小、方便攜帶,以滿足地裂縫的多點、多區、不定期地測量工作。
針對以上問題,本發明的設計方案是:一是基座支撐,該基座由矩形面狀鋼板制成,以4根鋼釬穿過四角,并深入地下,以確保整體的水平和固定;二是懸臂挑梁,懸臂由整根工字型碳鋼制成,并在其前端以斜拉鋼絲勒于后端支柱上,以確保懸臂的能負重、不變形;三是齒輪傳動,位移傳動裝置由多組(4組)雙聯齒輪嚙合而成,將位移的微變量值放大到百倍、千倍甚至更高倍數;四是電阻感應,位移放大裝置采用差動電阻感應器,并與電腦連接,以動態監測電阻(位移)隨時間的變化特征曲線;五是三向使用,安裝方向決定了測量方向,通過調整位移放大裝置的方向,以獲得地裂縫在垂向、橫向、走向三向活動情況。
與同類儀器相比,本發明更加貼近地裂縫的監測與測試任務,其優點可概括為結構簡單、測試精準、成本低廉、適用廣泛等主要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安裝部分,各數字表示組成測試儀的部分,具體是:Ⅰ-基座,Ⅱ-懸臂,Ⅲ-位移傳動放大器,Ⅳ-位移傳感器,Ⅴ-接觸桿,Ⅵ-電源,Ⅶ-電腦。
圖2為基座部分,各數字表示為:①-基座鋼板(矩形),②-懸臂梁(條狀工型鋼),③-立柱,④-鋼釬,⑤-斜拉鋼絲。
圖3為傳動(感)部分,各數字表示為:①-雙聯齒輪,②-傳動直條齒輪,③-聯系齒輪,④-傳感直條齒輪,⑤-電阻感應器,⑥-觸探基準,⑦-保護套,⑧-觀測孔,⑨-外殼。
圖4為探測部分,各數字表示為:①-傳動直條齒輪,②-鋼釬。各構件尺寸如圖標示為準。
具體實施方式
以地裂縫活動測試為例,其實施方式具體如下:首先,選擇裂縫兩側較為平整、穩固的區塊(面積至少為10m2)。其次,將4根鋼釬按照基座鋼板預留孔相對位置分布而錘擊、深入地下,以確保儀器整體的穩定;通過上、下螺母將基座鋼板固定于鋼釬上,調節螺母位置以確保基座板水平。再次,在懸臂梁一端安裝傳動部分,另一端固定于基座鋼板上,并將立柱旋緊、固定在基座板上,通過斜拉鋼絲將立柱與懸臂梁(遠端)連接,利用螺母旋緊,使鋼絲緊拉懸臂梁。又次,將觸探鋼釬插入地下一定深度,并與傳動直條齒輪收尾相連、扣在一起,以保證兩者聯為整體而不松動。最后,將傳動部分伸出的兩條線路,分別連接電源和電腦。測試時,應避免人車運動造成地面振動情況的發生,以減小人為干擾因素。
其相關計算如下:設雙聯齒輪直徑比為i(大齒直徑比小齒直徑),地裂縫位移為l0,電阻傳感器感應位移為ls,傳感器電阻為R,電阻率為ρ,截面面積為S。這樣,就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傳動放大器的放大倍數為i4;
ls=i4l0,
R=ρls/S=ρi4l0/S,
因此,地裂縫的實際位移為:l0=RS/(ρi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礦業大學,未經中國礦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6542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治療腦中風的中藥制劑
- 下一篇:治療過敏性紫癜的藥劑及其生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