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粉塵減容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65375.8 | 申請日: | 2013-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509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相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46/10 | 分類號: | B01D46/10;B01D46/12;B01D53/81 |
| 代理公司: | 隆天國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黃艷;潘培坤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粉塵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粉塵減容系統,尤其涉及一種可過濾混合在粉塵中的氣體的粉塵減容系統。
背景技術
在工業制程中,常會有粉塵的產生,粉塵除了會造成環境上的污染之外,若人體長期性的吸入,更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塵肺危害。
目前的粉塵處理方法大多是在制程末端設置污染處理裝置或收納袋收集這些大量產生的粉塵,但是這些粉塵因為顆粒十分細微,因此粉塵顆粒間的空隙便會使得粉塵廢棄物的體積更趨龐大。此外,在搬運這些粉塵廢棄物的過程中,粉塵顆粒很容易由前述裝置或收納袋開口的隙縫或是袋體的孔隙中滲漏至空氣中,而對環境造成二次傷害,同時也提高了粉塵廢棄物在處理上的難度。此外,這些粉塵多半混雜了有毒氣體,若直接排放至大氣亦會造成空氣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粉塵減容系統,其可減少粉塵容積且過濾混雜在粉塵內的氣體。
本發明的一種粉塵減容系統,包括一壓縮模塊及一過濾模塊。壓縮模塊包括一腔體及一壓縮部,壓縮部適于在腔體內移動。過濾模塊配置于腔體相對于壓縮部的一側,其中粉塵適于容置在由腔體、壓縮部及過濾模塊所界定出的一容置空間內,且容置空間的大小隨著壓縮部在腔體內的相對位置而變,當壓縮部在腔體內往過濾模塊的方向移動時,位于壓縮部與過濾模塊之間的粉塵隨著逐漸縮小的容置空間而被壓縮,且混合于粉塵中的氣體被壓縮部推動而通過過濾模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過濾模塊包括一濾材及一框架,濾材位于框架內,框架用以提供壓縮部推擠過濾模塊時的支撐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濾材包括兩過濾層,且框架包括至少一通氣孔,各通氣孔連通于兩過濾層之間的一過濾空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過濾層包括往不同方向延伸且相互連接的至少一第一區塊與至少一第二區塊,框架包括最接近壓縮部的一第一表面,各第一區塊與各第二區塊的面積總和大于各第一區塊與各第二區塊在第一表面上的投影面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一入料桶、一軟質管件及一錘體,入料桶連通于腔體,軟質管件配置于入料桶的內側壁,錘體連接于軟質管件的一端,當軟質管件的另一端被通氣時,軟質管體適于在入料桶內甩動,以使錘體撞擊入料桶的內側壁。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一第一閥件,位于入料桶與腔體之間,第一閥件包括一環形側壁,環形側壁環繞出一粉塵通道,一氣體通道形成于環形側壁上并且連通于粉塵通道。
本發明的一種粉塵減容系統,包含一壓縮模塊及一過濾模塊。壓縮模塊包含一腔體及一壓縮部,壓縮部設置于腔體中。過濾模塊設置于腔體內,且面對于壓縮部,其中過濾模塊包括一濾材,濾材的內部具有一過濾空間,且形成于濾材上的一氣孔連通于腔體與過濾空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濾材包括活性碳、觸媒或堿性物質,用以過濾或中和有毒氣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一入料桶、一軟質管件及一錘體,入料桶連通于腔體,軟質管件配置于入料桶的內側壁,錘體連接于軟質管件的一端,當軟質管件的另一端被通氣時,軟質管體適于在入料桶內甩動,以使錘體撞擊入料桶的內側壁。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一第一閥件,位于入料桶與腔體之間,第一閥件包括一環形側壁,環形側壁環繞出一粉塵通道,一氣體通道形成于環形側壁上并且連通于粉塵通道。
基于以上所述,本發明的粉塵減容系統通過壓縮部擠壓位于腔體內的粉塵以減少粉塵的容積,并且,被壓縮的粉塵呈餅狀或塊狀,較易清運且可降低漂浮于空氣中的機率。此外,由于過濾模塊配置于腔體相對于壓縮部的另一側,且過濾膜組具有活性碳、觸媒或堿性物質,混合在粉塵內的有毒氣體會隨著壓縮部移動而通過過濾模塊,以被過濾或中和。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粉塵減容系統的運作流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粉塵減容系統的入料桶的示意圖;
圖3是圖1的粉塵減容系統的第一閥件的示意圖;
圖4是圖1的粉塵減容系統的腔體、壓縮模塊、過濾模塊及出料桶的示意圖;
圖5是圖1的粉塵減容系統的過濾模塊過濾氣體的示意圖;
圖6A至圖6B是圖1的粉塵減容系統的過濾模塊的不同視角的示意圖;
圖6C是圖1的粉塵減容系統的框架的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S1:容置空間
S2:過濾空間
C1:粉塵通道
C2:氣體通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6537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薄型顯示裝置的包裝裝置
- 下一篇:一種數據源有效性判斷方法及雙數據源選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