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紫海膽增殖放流實驗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63890.2 | 申請日: | 2013-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214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羅虹霞;陳丕茂;周艷波;袁華榮;馮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譚英強 |
| 地址: | 5103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海膽 增殖 實驗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增殖領域,特別是一種紫海膽增殖放流實驗裝置。
背景技術
紫海膽是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捕撈品種,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由于多年的過度開發利用和環境變化,野生紫海膽資源衰退嚴重,迫切需要以增殖放流等方式進行修復養護。
增殖放流就是用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等公共水域放流水生生物苗種或親體的活動。紫海膽增殖放流后往往需要定期觀察、探究其生長繁殖的情況;然而,在實際情況中又必須保持紫海膽具有自由的活動空間及良好的攝食條件,這就面臨增殖放流的紫海膽在天然水域中難以觀察和回捕的問題。因此上述增殖放流和實驗觀察的條件存在一定的矛盾。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方便的用于研究紫海膽生長繁殖情況的紫海膽增殖放流實驗裝置。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紫海膽增殖放流實驗裝置,包括不銹鋼籠,所述不銹鋼籠內固定有圍出供紫海膽生存活動區域的束口網袋,所述束口網袋的底部設置有棲附板,所述棲附板的表面形成呈波浪狀的棲附面。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束口網袋通過不銹鋼絲綁扎固定在不銹鋼籠上,使束口網袋形成與不銹鋼籠形狀大致相同的撐開狀。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不銹鋼籠包括框體及上蓋,所述上蓋通過合頁鉸接在框體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框體的上端邊緣處焊接有定位螺母,所述上蓋設有與螺母配合的定位螺絲。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框體為長方體,在長方體的各頂點處焊接有懸吊螺母。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束口網袋固定在不銹鋼籠內,圍成供紫海膽生存活動的區域,使得紫海膽無法從網袋中逃離,研究人員能夠直接通過網袋觀察紫海膽的生存、生長和繁殖等狀況,也能將束口網袋取出從而對海膽展開測量研究,使用起來相當方便;而束口網袋底部的棲附板設置了波浪狀的棲附面,極大地增加了紫海膽的附著面積,利于其附著生活;不銹鋼籠可直接沉于水域內,堅固耐用,可有效地防腐蝕,籠中的空隙便于水體交換及餌料進入網袋中以滿足生活需要。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不銹鋼籠的示意圖;
圖3是不銹鋼籠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3所示的紫海膽增殖放流實驗裝置實施例,包括長×寬×高=1000mm×1000mm×100mm的長方體形不銹鋼籠1,該不銹鋼籠1防腐蝕,可長期沉于水域內。不銹鋼籠1由框體12和上蓋11構成,上蓋11通過不銹鋼的合頁13鉸接在框體12上??蝮w12上端矩形的三條邊上焊接有不銹鋼的定位螺母4,上蓋11設有與螺母配合的不銹鋼的定位螺絲5,關閉籠子的時候將定位螺絲5擰進定位螺母4里,即達到框體12與上蓋11閉合的效果。框體12及上蓋11的壁呈網狀,有利于水體交換及餌料的進入。
框體12的八個頂點焊接有不銹鋼的懸吊螺母(6),用于串入繩索,將框體12懸吊于水體內以吊樣紫海膽。
在放入紫海膽苗開始實驗的初期,由于紫海膽苗殼徑小,如果直接置于不銹鋼籠1內有可能造成逃逸,因此在不銹鋼籠1內固定有長×寬×高=1000mm×1000mm×200mm的束口網袋2。束口網袋2的底部四條邊以及高的四條邊都用鐵絲綁扎固定在不銹鋼籠1上,使束口網袋2形成與不銹鋼籠1形狀大致相同的撐開狀,圍出供紫海膽生活活動的區域。束口網袋2網目的大小由海膽大小而定,也可隨海膽的生長而更換。
紫海膽屬底棲生物,喜歡附著在易于附著的物體上,因此在束口網袋2的底部設置棲附板3,棲附板3的表面形成呈波浪狀的棲附面,使紫海膽附著面積增大,更有利于紫海膽的生活。
以上所述只是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其并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6389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