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池底種草培育泥鰍苗種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57183.2 | 申請日: | 2013-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834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明(設計)人: | 楊瑞斌;樊啟學;楊學芬;王衛民;魏開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中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王和平 |
| 地址: | 43007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種草 培育 泥鰍 苗種 方法 | ||
1.一種池底種草培育泥鰍苗種的方法,如下列步驟所述:
1)池塘準備:能正常培育四大家魚的苗種培育池塘均可用于種草培育泥鰍苗種,選擇面積2000-3500m2、池底平整、淤泥厚度20-30cm、能排干池水的苗種池更佳;使用前排干池底積水,淤泥過深池塘清理淤泥保留20-30cm厚度,每畝用150kg生石灰化水潑灑并曝曬一段時間至淤泥表層微裂,播草種前保持池底表面微濕;
2)池底種草:4-8月在泥鰍苗計劃下塘前40-50天,池底以1-1.5m的寬度分塊播稗草種子(發芽率70%以上),每塊間保持1m間距為空隙,池底播種面積占池底面積50-60%,播種量1.5kg/667m2,經過30-40天的生長,稗草長至1m左右高度,生物量為1000-1500kg/667m2;
3)加水淹青:泥鰍苗下池前十天,注水口用60目的網布過濾,向池塘中加注新水50cm,每667m2池塘面積用50kg生石灰化水消毒,石灰水不潑灑到挺出水面的稗草莖葉上;被水淹沒的葉片逐漸腐爛分解,原生動物、輪蟲逐漸出現在莖葉周圍及水體中;
4)泥鰍苗下塘:淹青10天后,池塘中輪蟲剛好能滿足泥鰍苗的開口需要,可將脫膜后3-4天的泥鰍苗沿草叢周邊均勻下塘,每667m2放苗量為10-15萬尾,泥鰍苗下塘后附著在稗草莖葉上,并在附近游動覓食開口,攝食后重新附在尚未腐爛的草莖、葉柄上;
5)逐步加水淹青:魚苗下池5-7天,根據池塘水色情況加注新水20cm,腐爛的稗草莖葉培育出的輪蟲能滿足魚苗的正常生長,觀察魚苗可見外鰓逐漸縮短消失,內鰓絲數量增加,鰓蓋膜覆蓋住匙骨形成完整鰓腔,此后泥鰍苗體質增強,攝食能力增強,生長速度加快;魚苗下池15天左右,再加注新水20cm,此時稗草基本倒伏被水覆蓋腐爛分解,培育出輪蟲、枝角類等餌料供魚苗攝食;再經過10天左右的生長,魚苗已長為全長4-5cm的大規格魚種,池塘中的稗草基本分解完畢,此后可將魚種轉池或同池投料飼養,轉入成鰍飼養階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中農業大學,未經華中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57183.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