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普洱茶發酵無線測控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556467.X | 申請日: | 2013-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588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05 |
| 發明(設計)人: | 周紅杰;趙永潔;黃云戰;李亞莉;趙萍;秘鳴;郝強;袁文俠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B19/418 | 分類號: | G05B19/418;A23F3/08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楊宏珍 |
| 地址: | 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普洱茶 發酵 無線 測控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普洱茶發酵無線測控系統,屬普洱茶發酵過程實時測控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迄今為止,普洱茶的發酵過程的實時檢測均采用有線檢測。由于被檢測區域面積大,存在多個檢測點,有線檢測必然會在茶葉堆放區域布放大量電纜,使得供飲用的普洱茶和有機化學材料的電纜外皮共存于一個空間內并不可避免地相互接觸,造成交叉感染使普洱茶受到污染,影響普洱茶的品質;另外普洱茶的有線檢測由于導線自身電阻和導線接頭接觸電阻的存在,還導致測量數據誤差大、測量結果不準確的問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普洱茶的品質要求也在提高。如何通過用現代科學的分析檢測方法探尋普洱茶發酵的規律、為普洱茶發酵過程的標準化、規范化、自動化提供示范,最終生產出滿足食品行業衛生要求、品質穩定優質的普洱茶。
經文獻檢索,未見與本發明相同的公開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普洱茶發酵過程實時檢測中現有有線檢測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檢測準確、操作方便、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普洱茶發酵無線測控系統。
本發明的普洱茶發酵無線測控系統,將無線檢測技術、數據采集技術、PLC控制技術與普洱茶渥堆發酵工藝相結合,在該系統中配置無線傳感器,無線傳感器的組成模塊封裝在一個外殼內,工作時它將由電池或振動發電機提供電源,構成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在發酵過程中均勻分布在普洱茶茶堆中的大量無線傳感器節點全面檢測茶堆中普洱茶的溫度和水分,通過無線電波將檢測數據進行傳輸,由車間外接收器接收該無線電波并將信號傳輸給數據記錄和處理中心,控制相應的調控設備,調整溫度和水分達到普洱茶最佳發酵環境,避免了有線檢測的缺點,實現優質普洱茶的可控生產。
本發明的普洱茶發酵無線測控系統集普洱茶發酵過程無線檢測與自動控制技術為一體,由在普洱茶茶堆(1)中按一定深度埋設的無線傳感器(2)、接收無線傳感器(2)通過自帶天線向空中發射無線電波(3)的測控中心(4)、與測控中心(4)相連接的信號電纜(5)、與信號電纜(5)另一端相連接并向茶堆(1)輸送冷、熱空氣流和水蒸氣流(7)的調控設備(6)有機組合而成。本發明采用市場銷售的標準材料按常規方法制成和市場購買。
本發明具有檢測準確、操作方便、自動化程度較高、發酵均勻且發酵效率高、產品符合食品衛生、品質穩定的優點。廣泛適用于各種普洱茶發酵加工場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組成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程序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本發明結構不局限于附圖所示。
本發明的普洱茶發酵無線測控系統集普洱茶發酵過程無線檢測與自動控制技術為一體,由在普洱茶茶堆1中按一定深度埋設的無線傳感器2、接收無線傳感器2通過自帶天線向空中發射無線電波3的測控中心4、與測控中心4相連接的信號電纜5、與信號電纜5另一端相連接并向茶堆1輸送冷、熱空氣流和水蒸氣流7的調控設備6有機組合而成。本發明采用市場銷售的標準材料按常規方法制成和市場購買。
本發明的操作過程為:利用多個無線傳感器2檢測發酵中普洱茶堆上、中下三層普洱茶溫度和水分,通過無線電波3將檢測數據進行傳輸,由車間外接收器接收該無線電波3并將信號傳輸給數據記錄和處理中心(測控中心4),并通過與測控中心4相連的信號電纜5輸出處理后的控制信號,與信號電纜5另一端相連的調控設備6接收信號電纜5中控制信號并向茶堆1輸送冷、熱空氣流和水蒸氣流7,調整茶堆溫度和水分達到普洱茶最佳發酵環境,實現優質普洱茶的可控生產。
本發明使用表明:發酵均勻且發酵效率高、產品符合食品衛生標準、品質穩定,適用于不同生產規模的普洱茶生產企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農業大學,未經云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5646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