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即食桑葉面筋片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51793.1 | 申請日: | 2013-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985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26 |
| 發明(設計)人: | 賈冬英;陶瑞霄;姚開;遲原龍;劉芳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 |
| 主分類號: | A23L1/305 | 分類號: | A23L1/30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即食 桑葉 面筋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品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即食桑葉面筋片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谷朊粉又稱活性面筋粉、小麥面筋蛋白,是一種植物蛋白產品,主要由麥醇溶蛋白和麥谷蛋白構成,具有良好的粘彈性、成膜性、吸水性和吸油性等功能特性,因此可用于多種米面制品的加工。然而,作為一種谷物蛋白,面筋蛋白中賴氨酸含量較低,屬于一種半完全蛋白質,因此單獨食用時其營養價值低于大豆分離蛋白、蛋清蛋白和乳清蛋白等優質蛋白質產品。
桑葉是一種重要的藥食兩用資源,不僅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鉀、鈣、鎂等營養素,而且含有多糖、黃酮、多酚和生物堿等功能成分,具有較高的營養與保健價值。中醫認為,桑葉味苦、甘,性寒;歸肺、肝經;可疏風散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桑葉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潤腸通便等功能,因此值得大力開發利用。
目前,有關面筋方便食品的加工技術已有報道,但將桑葉、大豆分離蛋白與面筋蛋白復配制備即食桑葉面筋食品尚未見報道。
黃繼紅等在“谷朊粉系列素食食品的開發研制”(中州大學學報,2006年23卷1期,p122~123,p128)中以谷朊粉為主要原料,輔以0.35%乳酸和2%單硬脂酸甘油酯,經混揉、醒面、成型、熟化、鹵制、包裝、殺菌等工藝制成鹵制面筋條。由于該產品中沒有添加優質蛋白質,因此其營養價值不高。此外,采用常壓煮沸對產品進行殺菌處理難以使產品獲得較長的保質期。
為了充分利用谷朊粉,發揮桑葉粉的營養與保健作用,在本發明中將谷朊粉、桑葉粉和大豆分離蛋白粉進行復配,通過添加適量乳化劑以制備出保質期長、品質優良的即食桑葉面筋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即食面筋食品生產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即食桑葉面筋片及其制備方法,以增加方便面筋食品的品種,滿足人們對口感良好、營養豐富、風味獨特即食面筋產品日益增長的需要。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以谷朊粉、大豆分離蛋白和桑葉粉為主要原料,配以單硬脂酸甘油酯和植物油,采用揉制、成型、預煮、鹵制、調味、包裝、殺菌等工藝,得到即食桑葉面筋片。
本發明所述所述即食桑葉面筋片的組分及各組分的質量份分別為:谷朊粉50~60質量份、大豆分離蛋白5.0~6.0質量份、桑葉粉5.0~6.0質量份、食用植物油0.5~0.7質量份、單硬脂酸甘油酯0.2~0.4質量份、飲用水45~60質量份;
制備方法如下:
(1)乳化劑溶液的制備
按上述質量份分別計量食用植物油和單硬脂酸甘油酯,加熱攪拌使單硬脂酸甘油酯完全溶解,然后加入總水量15%~25%、溫度為85~90℃的飲用水,充分攪拌,得到均勻的乳化劑溶液;
(2)揉制
按上述質量份分別計量桑葉粉、大豆分離蛋白和谷朊粉,依次倒入和面機中攪拌均勻,然后加入步驟(1)制備的乳化劑溶液和剩余的飲用水(總水量的75%~85%),充分攪拌揉制后于室溫下靜置10~15?min,得到揉制面團;
(3)成型與預煮
將步驟(2)得到的揉制面團放入壓片機中壓延成厚度為1.0~3.0?mm的薄片,再將切好的面筋片放入沸水中預煮15~20?min,得到預煮面筋片;
(4)鹵制與干燥
將步驟(3)制備的預煮面筋片放入其質量5~7倍鹵水、于85~90℃下鹵制40~60?min,然后于60~70℃下干燥25~35?min,冷卻至室溫,得到鹵制面筋片;
(5)調味與包裝
將步驟(4)得到的鹵制面筋片與其質量9%~11%的調味油、0.8%~1.2%的雞精混合均勻后定量裝入蒸煮袋中,進行真空包裝;
(6)殺菌
將步驟(5)經過真空包裝的面筋片于115~121℃下殺菌15~30?min,迅速用水冷卻至室溫,得到即食桑葉面筋片。
上述即食桑葉面筋片中,所述桑葉粉為新鮮桑葉經自然干燥或熱風干燥后粉碎過80~120目篩所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未經四川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5179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車輛用電池單元安裝裝置
- 下一篇:獲得具有印刷的三維表面的物體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