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三輪摩托車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550434.4 | 申請日: | 2013-1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692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2 |
| 發明(設計)人: | 姜靜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天之道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K5/06 | 分類號: | B62K5/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2760 重慶市璧山縣***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三輪 摩托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摩托車,具體涉及一種三輪摩托車。
背景技術
常見的摩托車有兩輪摩托車和三輪摩托車,相比較而言,兩輪摩托車雖然靈活度較好,但是不穩定,對于初學者或在路面較差的情況的行駛,其重心不穩定,容易發生車身偏移,導致摔倒,易發車禍;三輪摩托車通常是用來運送貨物,雖然比較穩定,但是其后車架較寬,靈活度較差,也不適用普通生活中的騎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中兩輪摩托車不穩定、三輪摩托車車身較寬的缺點,從而提供一種又穩定,車身又窄的三輪摩托車。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三輪摩托車,包括發動機、車架、前輪驅動和后輪驅動,所述車架為Z形架,所述后輪驅動包括第一后輪和第二后輪,所述第一后輪和第二后輪并排設置在Z形架的末端的輪軸上。?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具有如下優點:?車架為Z形架,更加節省材料,使車身整體顯得輕便美觀,并且第一后輪和第二后輪并排設置在Z形架的末端的輪軸上,設置有兩個后輪,使車整體更穩定,同時車身的寬度也不大。
進一步,所述Z形架的末端為梯形架,梯形架小的平行面朝上,梯形架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軸和第二軸,所述第一軸和第二軸垂直于其所在的表面,第一軸和第二軸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后輪和第二后輪,第一后輪和第二后輪貼近梯形架表面,形成一個倒V形結構,第一后輪和第二后輪上端互相靠近。后車輪形成倒V形結構,使車本身更加穩定。
進一步,所述輪軸和后輪間還設置有減震裝置,減震裝置一端與Z形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車輪固定連接。增加減震功能,在顛簸不平的道路上行駛更加平穩
進一步,所述Z形架的末端設置有從動軸,從動軸與所述發動機通過鏈條傳動,從動軸上同軸套有錐齒;所述第一軸和第二軸同軸套有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錐齒、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互相配合實現齒輪傳動。采用這樣的傳動方式,使兩個后車輪均為驅動輪,后車輪同步轉動,使行駛更加平穩。
進一步,所述發動機和前輪驅動通過鏈條傳動。前輪當做驅動輪。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三輪摩托車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三輪摩托車,包括發動機、車架、前輪驅動和后輪驅動,?車架為Z形架1,所述后輪驅動包括第一后輪2和第二后輪3,所述第一后輪2和第二后輪3并排設置在Z形架1的末端的輪軸上;Z形架1的末端為梯形架,梯形架小的平行面朝上,梯形架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軸和第二軸,第一軸和第二軸垂直于其所在的表面,第一軸和第二軸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后輪2和第二后輪3,第一后輪2和第二后輪3貼近梯形架表面,形成一個倒V形結構,第一后輪2和第二后輪3上端互相靠近;輪軸和后輪間還設置有減震彈簧,減震彈簧一端與Z形架1固定連接,另一端與車輪固定連接;Z形架1的末端設置有從動軸,從動軸與所述發動機通過鏈條傳動,從動軸上同軸套有錐齒;所述第一軸和第二軸同軸套有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錐齒、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互相配合實現齒輪傳動。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天之道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天之道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5043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制造具有內建定位件的復合線路板的方法
- 下一篇:在電路板上形成導電線路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