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網孔型旁通阻力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47735.1 | 申請日: | 2013-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040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26 |
| 發明(設計)人: | 查鯤鵬;周建輝;王航;欒洪洲;王治翔;安靖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電網公司;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中電普瑞電力工程有限公司;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F16L55/027 | 分類號: | F16L55/0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國文 |
| 地址: | 10003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網孔 旁通 阻力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阻力管,具體講涉及一種網孔型旁通阻力管。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的日益成熟,直流輸電工程建設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期。在高壓直流輸電系統中,冷卻系統作為換流閥散熱系統的重要組成,其運行情況直接影響到整個直流系統的輸電能力。因此,保證冷卻系統穩定、可靠和高效運行顯得尤為重要。
換流閥配水系統被廣泛應用于直流輸電換流閥冷卻中,配水系統的管路末端需要采用旁通管路將氣體和雜質帶出并調節系統各支路的流量,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水路系統的水力性能和可靠性能。在工程實際應用中,由于旁通管路設計和使用不合理等原因導致的氣體雜質無法順利排出、水力不均衡和堵塞事故屢見不鮮,因此對旁通管路的合理設計和選用對換流閥長期可靠運行顯得非常重要。
當前采用的旁通阻力管路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旁通管路內置常規阻力管;另外一種是旁通空管。常規旁通阻力管特點通過改變阻力管的內外徑和長度來調節水力效果。水力調節能力受到阻力管內徑約束,阻力管內徑太小流量過低,氣體和雜質無法順利排出,容易引起局部放電,同時通徑過小容易發生堵塞造成水力分配不平衡,進而影響換流閥的可靠性;阻力管內徑太大無法實現阻力調節目的,導致流量過多流失造成系統流量不均衡。旁通空管適用于流量較大的旁路系統,由于通徑較大,流通阻力較小,一般通過彎曲或者打圈方式實現阻力匹配,其阻力調節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網孔型旁通阻力管,管內流通面積大不易堵塞,阻力可調,環境適應能力強,同時便于安裝和更換。
本發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網孔型旁通阻力管,所述阻力管包括:管、管芯和固定柱,所述管芯通過固定柱設置在所述管內,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管芯上豎直設有8字鋼圈旋轉疊加陣列排列。
其中,所述8字鋼圈的長度小于所述管的內徑。
其中,所述8字鋼圈旋轉角度為0°~360°。
其中,所述8字鋼圈旋轉角度為0°、45°、90°、135°、180°、225°、235°、270°、315°和360°。
其中,所述8字鋼圈旋轉疊加數量與所述阻力管的阻力標準成正比。
其中,所述8字鋼圈陣列排列間距與所述阻力管的阻力標準成反比。
其中,所述管、管芯和固定柱為金屬材料。
其中,所述管、管芯和固定柱為不銹鋼材料。
其中,所述固定柱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管內壁和管芯焊接連接。
其中,所述阻力管為I型、L型、S型、U型、W型。
與現有技術比,本發明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1、具有良好的氣體和雜質攜帶性能。
通徑較大,氣體和雜質不容易積累,內部形成的湍流容易將氣體和雜質帶出。
2、具有良好的阻力調節性能。
調整8字鋼圈旋轉疊加的角度和疊加間距以及數量可以很好得滿足阻力特性要求。
3、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性能。
根據要求可設計為I型、L型、S型、U型、W型等各種形狀,以滿足各種實際工程需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網孔型旁通阻力管的軸向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提供的網孔型旁通阻力管的徑向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提供的網孔型旁通阻力管的8字鋼圈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管;2、管芯;3、固定桿;4、8字鋼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實施例以網孔型旁通阻力管為例,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網孔型旁通阻力管包括:管1、管芯2、固定桿3、8字鋼圈4。管1、管芯2和固定柱3均為不銹鋼材料,管芯2上豎直設有8字鋼圈4呈旋轉疊加陣列排列,并構成網孔,管芯2通過固定柱3焊接在管1內壁;8字鋼圈4旋轉角度設置為0°~360°,優選為0°、45°、90°、135°、180°、225°、235°、270°、315°和36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電網公司;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中電普瑞電力工程有限公司;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國家電網公司;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中電普瑞電力工程有限公司;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4773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