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弱粘煤配煤煉焦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545696.1 | 申請日: | 2013-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553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立崗;彌永豐;李洋林;賀立新;王忠社;劉小靜;羅萬江;郝發潮;陳美麗;康永健;李彥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陜焦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B57/04 | 分類號: | C10B57/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創知專利事務所 61213 | 代理人: | 譚文琰 |
| 地址: | 711712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弱粘煤配煤 煉焦 方法 | ||
1.一種弱粘煤配煤煉焦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煤后的配合煤包含弱粘煤、1/3焦煤和瘦煤,配煤過程中弱粘煤的配入量按質量百分數計為25%~45%,1/3焦煤的配入量按質量百分數計為5%~55%,瘦煤的配入量按質量百分數計為10%~25%,所述配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對煉焦用單種煤的灰分、揮發分、全硫、粘結指數、膠質層指數、鏡質組隨機反射率Re分布比例、鏡質組平均最大反射率Rmax和煤巖顯微組分進行檢測,根據煤巖顯微組分計算煉焦用單種煤的活惰比A/I;
步驟二、以弱粘煤的鏡質組隨機反射率Re分布比例、弱粘煤的鏡質組平均最大反射率Rmax和弱粘煤的活惰比A/I為中心,結合其他單種煤的鏡質組隨機反射率Re分布比例、鏡質組平均最大反射率Rmax和活惰比A/I進行配煤比設計;然后根據設計的配煤比進行配煤,測定配煤后的配合煤的鏡質組隨機反射率Re分布比例、鏡質組平均最大反射率Rmax、煤巖顯微組分和標準方差,并根據煤巖顯微組分計算配合煤的活惰比A/I,根據配合煤的鏡質組隨機反射率Re分布比例畫出配合煤的鏡質組隨機反射率分布直方圖;當結果同時滿足配合煤的鏡質組平均最大反射率Rmax為0.90%~1.40%、標準方差為0.25~0.36和活惰比A/I為1.8~2.4,并滿足配合煤的鏡質組隨機反射率Re分布直方圖連續,則進行步驟三;
步驟三、取配合煤的樣本,對樣本的灰分、揮發分、全硫、粘結指數和膠質層最大厚度進行分析測試,當測試的樣本同時滿足灰分小于10.0%、揮發分為26.0%~32.0%、全硫為0.88%以下、粘結指數為58~72和膠質層最大厚度為10mm~15mm時,配煤完成;
步驟四、將步驟三中配煤完成的配合煤搗固后裝入焦爐煉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弱粘煤配煤煉焦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煤過程中弱粘煤的配入量按質量百分數計為30%~40%,1/3焦煤的配入量按質量百分數計為20%~50%,瘦煤的配入量按質量百分數計為15%~2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弱粘煤配煤煉焦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煤過程中弱粘煤的配入量按質量百分數計為30%,1/3焦煤的配入量按質量百分數計為50%,瘦煤的配入量按質量百分數計為2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弱粘煤配煤煉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四中所述搗固之前對配合煤進行粉碎使得粉碎后的配合煤細度為85%~9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弱粘煤配煤煉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四中所述搗固密度為1.05g/m3~1.25g/m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陜焦化工有限公司,未經陜西陜焦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4569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光伏發電系統專業支架
- 下一篇:滾筒式貼合機的膠粘膜貼合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