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棘爪落料模具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43851.6 | 申請日: | 2013-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863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明(設計)人: | 彭華勛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工業園區新凱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10 | 分類號: | B21D37/10;B21D45/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126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棘爪 模具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加工制造行業中的一種模具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棘爪落料模具結構。
背景技術
在機械加工制造行業中,在生產拉深有底管形件產品,超薄壁厚的管形件生產會出現很難拉深并且無法退出的一大難題,特別是當產品壁厚尺寸只有0.3毫米時,如果采用退料管的方式來實現落料,退料管很難加工,只有0.3毫米厚,硬度必須達到HRC60-63,退料管又薄又脆,使用壽命低,基本上無法正常生產,?在加工完成之后,需要另外進行退料操作,造成人工以及產品的出廠成本增加。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方便超薄壁厚的管形件退料的棘爪落料模具結構。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棘爪落料模具結構,包括沖模和凹模,所述的凹模包括模套,模套上部內側設有縮桿合金模,縮桿合金模中心設有型腔,在模套底部設有絲盤,所述的沖模頭部設有上沖棒,所述的模套內部的絲盤上設有棘爪座,所述的絲盤與棘爪座的中心設有一供上沖棒插入并貫穿的落料通孔,在棘爪座與縮桿合金模之間設有棘爪單元,所述的棘爪單元包括一棘爪以及棘爪與模套內壁之間設有的彈簧,棘爪的頭部靠近縮桿合金模的位置設有斜面。
進一步地,為了保證產品在退料的時候受力均勻,所述的棘爪單元至少兩個且以模套軸芯為中心均勻分布。
進一步具體的,所述的棘爪單元為四個。
進一步地,為了方便產品將棘爪壓縮后退,所述的棘爪頭部的斜面夾角在45°~60°。
進一步地,為了方便對彈簧進行定位,所述的棘爪尾部設有一用于放置彈簧的凹腔。
進一步地,為了保護上沖棒表面不受損傷并且能夠很好的貼合,所述的棘爪頭部呈向內凹的半圓弧。
進一步地,為了保證棘爪的頭部不會相互接觸,所述的棘爪座中心的落料通孔上設有一環狀凸臺,在棘爪上與環狀凸臺對應位置設有一臺階,環狀凸臺擋住臺階徑向運動。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結構之后,通過采用棘爪單元解決了使用退料管來實現脫料的問題,不再使用退料管結構,在加工超薄管形件產品方便退料,節省了人工以及加工時間,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棘爪單元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棘爪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沖模;???2、縮桿合金模;???3、模套;???4、彈簧;???5、棘爪;???6、棘爪座;???7、絲盤;???8、上沖棒;???9、環狀凸起;???51、凹腔;???52、斜面;???53、臺階;???54、半圓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一種棘爪落料模具結構,包括沖模1和凹模,所述的凹模包括模套3,模套3上部內側設有縮桿合金模2,縮桿合金模2中心設有型腔,在模套3底部設有絲盤7,所述的沖模1頭部設有上沖棒8,所述的模套3內部的絲盤7上設有棘爪座6,所述的絲盤7與棘爪座6的中心設有一供上沖棒8插入并貫穿的落料通孔,在棘爪座6與縮桿合金模2之間設有棘爪單元,如圖2和圖3所示棘爪單元包括一棘爪5以及棘爪5與模套3內壁之間設有的彈簧4,棘爪5的頭部靠近縮桿合金模2的位置設有斜面52,其斜面52夾角在45°~60°,所述的棘爪單元為四個且以模套3軸芯為中心均勻分布;所述的棘爪5尾部設有一用于放置彈簧4的凹腔51;所述的棘爪5頭部呈向內凹的半圓弧54;所述的棘爪座6中心的落料通孔上設有一環狀凸臺9,在棘爪5上與環狀凸臺9對應位置設有一臺階53,環狀凸臺9擋住臺階53徑向運動。
使用的時候,首先沖模1帶動上沖棒8作合模運動,上沖棒8將管形件拉伸通過型腔,上沖棒8頭部的管形件推動棘爪5的斜面52使得棘爪5向兩側運動,棘爪5壓縮彈簧4使得棘爪5之間的空隙可以通過上沖棒8以及管形件,當上沖棒8帶著管形件運動到位時,管形件已經穿過棘爪5之間形成的空隙,此時,由于彈簧4作用將棘爪5沿著上沖棒8的徑向移動卡住上沖棒8,沖模1帶動上沖棒8作回程運動,上沖棒8后退帶動管形件后退,此時,棘爪5擋住管形件不作后退運動,而上沖棒8繼續后退運動,當上沖棒8完全退到棘爪5的一側,管形件脫離上沖棒8,管形件留在落料通孔內,再次重復上述步驟第二件管形件進來,反復并頂出前面管形件,掉出模具,形成生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工業園區新凱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工業園區新凱精密五金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4385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