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內容共享的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33331.7 | 申請日: | 2013-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0120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5 |
| 發明(設計)人: | 李彥;朱萸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5/02 | 分類號: | H04B5/02;H04L12/28;H04L29/06;H04L29/08;H04W84/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徐翀 |
| 地址: | 523808 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輸方式 目標內容 終端 共享方式 內容共享 用戶指令 終端支持 簡化操作步驟 建立連接 信息對應 用戶體驗 終端信息 狀態確定 共享 排序 | ||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內容共享的方法及裝置,用于簡化操作步驟,提高用戶體驗。本發明實施例包括:獲取用戶指令,用戶指令用于指示通過本地共享方式將用戶選擇的目標內容進行共享;根據目標內容的當前狀態確定可使用的傳輸方式的優先級,本地共享方式包括可使用的傳輸方式;確定包含支持至少一種可使用的傳輸方式的終端信息的終端列表,信息按照終端支持的可使用的傳輸方式的優先級進行排序;與終端列表中至少一個信息對應的終端建立連接,并從可使用的傳輸方式中確定至少一個終端支持的第一傳輸方式;使用第一傳輸方式將目標內容共享至至少一個終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內容共享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手機應用的豐富,用戶在看見漂亮的圖片、聽見好聽的音樂、發現有趣的新聞等等時,都習慣通過終端設備將這些內容共享給他人。
共享的方式有多種,總的來說有兩類:一類是發起共享的終端設備(簡稱發送端)通過如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等公共平臺進行共享,即將共享的內容發布到公共平臺上以供他人查看;另一類是發送端將共享內容發送給指定接收端,通常,這類共享方式也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發送端通過信息、郵件等方式將共享內容通過服務器中轉給接收端;另一種是發送端通過藍牙、無線保真(WiFi,wireless and fidelity)、數字生活網絡聯盟(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等通訊技術進行設備間近距離的點對點技術(P2P,peer to peer)通信,將共享內容直接發送到接收端;
目前,當發送端用戶在局域網中想將某些內容實時地分享給指定接收端時,通常采用的是藍牙、WiFi等無需服務器的近距離的P2P通信方式進行共享。其實現流程可以具體是:發送端用戶選擇共享內容;選擇發送或共享,系統彈出共享方式列表;選擇一種通信方式進行共享;系統打開該通訊方式,發送端用戶進行設置;發送端用戶選擇查找設備,在系統反饋的設備列表中找到目標設備,并選擇;發送端和接收端之間建立連接,發送端將分享內容發送到接收端;可見,現有的共享方式操作步驟較多,操作不夠靈活,而且,需要接收端用戶同時打開該種共享的通信方式方可建立連接,通用性不好,用戶體驗不好。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內容共享的方法及裝置,用于在內容共享時簡化操作步驟,提高用戶體驗。
有鑒于此,本發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內容共享的方法及裝置,其中,可包括:
獲取用戶指令,所述用戶指令用于指示通過本地共享方式將用戶選擇的目標內容進行共享;
根據所述目標內容的當前狀態確定可使用的傳輸方式的優先級,所述通過本地共享方式包括所述可使用的傳輸方式;
確定包含支持至少一種所述可使用的傳輸方式的終端的信息的終端列表,所述信息按照終端支持的所述可使用的傳輸方式的優先級進行排序;
與所述終端列表中至少一個信息對應的終端建立連接,并從所述可使用的傳輸方式中確定所述至少一個終端支持的第一傳輸方式;
使用所述第一傳輸方式將所述目標內容共享至所述至少一個終端。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本地共享方式包括藍牙、數字生活網絡聯盟DLNA、無線顯示Wifi Display、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文件傳輸協議FTP、可擴展通訊和表示協議XMPP;
所述根據所述目標內容的當前狀態確定可使用的傳輸方式的優先級包括:
確定所述目標內容的當前狀態為放映狀態或未放映狀態;
根據所述目標內容的當前狀態,確定當前場景下所使用的傳輸方式,其中,在第一場景下支持的所述可使用的傳輸方式為藍牙和/或HTTP和/或FTP和/或XMPP,在第二場景下支持的所述可使用的傳輸方式為DLNA和/或Wifi Display。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未經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3333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智能光口旁路交換保護系統
- 下一篇:觸發條件檢測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