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微量數據傳輸方法及用戶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32903.X | 申請日: | 2013-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02304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8 |
| 發明(設計)人: | 黃經堯;周建銘 | 申請(專利權)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28/12 | 分類號: | H04W28/12;H04W52/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北市***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戶設備 尋呼消息 尋呼機 數據傳輸 無線資源控制連線 標識符 地址檢索 控制節點 數據指示 無線網絡 閑置模式 尋呼幀 解析 收發 監控 檢測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微量數據傳輸方法及用戶設備,該方法適用于用戶設備在不建立無線資源控制連線的情況下在無線網絡中自控制節點收發微量數據,包括以下步驟:在閑置模式中監控尋呼幀中尋呼機會子幀;當檢測尋呼機會子幀中包括標識符對應于用戶設備時,接收對應于尋呼機會子幀的尋呼消息;以及解析尋呼消息,當尋呼消息中包括微量數據指示符時,至指定地址檢索數據,其中數據為微量數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通信方法,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微量數據傳輸方法及用戶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電子裝置被廣泛的使用,移動電子裝置的移動數據流量(mobile data traffic)亦逐年的增加。而這些數據流量的來源可能為用戶操控移動電子裝置上的應用程序來例如瀏覽網頁或是線上交談所產生的,亦可能由應用程序背景執行所造成的。不同于一般語音或視頻傳送所造成的數據流量,這些移動數據的特征為,其數據大小不大,而數據間的間隔(即,流量區間)可能有很大的變化。具有這樣特征的數據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簡稱:3GPP)所訂定的標準中則可被歸類為多樣化數據應用(Diverse Data Application,簡稱:DDA)的數據。這樣類型的數據可能會造成耗電過多以及信令負擔(signaling overhead)過高的問題。耗電過多的原因可能來自于上述類型的數據與數據間的時間區間變化過大,而造成移動電子裝置需要隨時保持與網絡中的控制節點(例如,基地臺)的聯系,或是為了接收上述類型的數據而持續的進行與控制節點連線/斷線的動作,而無法進入睡眠模式或閑置模式。信令負擔過高的問題則來自于上述移動電子裝置持續的進行與控制節點連線/斷線的動作。由于上述類型的數據量較低,這樣的連線動作所需要傳輸的數據量時常遠大于需要被傳送的數據。因此,如何在傳輸上述DDA類型的數據時,避免使得移動電子裝置耗電過多或是減少移動電子裝置與網絡中的控制節點間的信令負擔,成為本領域急需被解決的問題之一。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微量數據傳輸方法及用戶設備,可避免用戶設備耗電過多以及信令負擔過高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微量數據傳輸方法,適用于用戶設備在不建立無線資源控制連線的情況下在無線網絡中自控制節點接收數據,包括以下步驟:在一閑置模式中監控一尋呼幀中一第一尋呼機會子幀;當檢測第一尋呼機會子幀中包括一標識符對應于用戶設備時,接收對應于第一尋呼機會子幀的一第一尋呼消息;以及,解析尋呼消息,當第一尋呼消息中包括一微量數據指示符時,至一指定地址檢索該數據,其中數據為一微量數據;。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戶設備,包括:一收發器以及一通信協定單元。收發器用以從一控制節點接收/傳送信號。通信協定單元耦接至收發器,通過收發器接收/傳送信號。其中,通信協定單元于用戶設備的睡眠模式或閑置模式中通過收發器監控尋呼幀中第一尋呼機會子幀。當通信協定單元檢測第一尋呼機會子幀中包括一標識符對應于用戶設備時,通信協定單元通過收發器接收對應于第一尋呼機會子幀的第一尋呼消息。通信協定單元解析尋呼消息,當第一尋呼消息中包括一微量數據指示符時,通信協定單元至一指定地址檢索數據,其中數據為微量數據。
基于上述,本發明所提供的微量數據傳輸方法及用戶設備,可通過尋呼幀中的指示至指定地址檢索微量數據,使得過度耗電或信令負擔過高的情況可被避免。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示出的微量數據傳輸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利所示出的尋呼幀、尋呼機會子幀以及尋呼循環的關系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示出的尋呼消息與微量數據的關系圖;
圖4則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示出的尋呼消息與微量數據的關系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3290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