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小晶粒Y型分子篩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32022.8 | 申請日: | 2013-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91209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06 |
| 發明(設計)人: | 孫曉艷;樊宏飛;王占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1B39/24 | 分類號: | C01B39/24 |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晶粒 分子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Y型分子篩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是一種小晶粒Y型分子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Y型分子篩是目前在重油裂化領域中能最為普遍的裂化活性組分,晶粒一般為1000nm左右,其晶粒較大,孔道相對較長,擴散阻力大,大分子難以進入孔道內部進行反應,反應后產物也較難擴散出來,所以其裂化活性及目的產品的選擇性受到了制約。與常規Y型分子篩相比,小晶粒Y型分子篩有更大的外表面積和更多外表面活性中心,有利于提高大分子烴裂化能力,因而具有更為優越的催化反應性能。同時,減小Y型分子篩晶粒尺寸還可以提高內表面活性位利用率。一般來說,反應物分子在分子篩內孔孔道中的擴散稱為晶內擴散。要使分子篩內表面全部被用來進行催化轉化,必須使晶內擴散速率大于內孔催化轉化速率。縮短擴散路徑是最好的方法。克服晶內擴散限制的一個有效途徑是減小分子篩晶粒尺寸。這不但可以增加分子篩晶粒的外表面積,而且同時縮短了擴散距離。EP0204236對小晶粒NaY分子篩和大晶粒NaY分子篩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前者對重油催化裂化有較高的活性和較好的選擇性。因此小晶粒分子篩的制備技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目前,NaY?分子篩基本上是采用US?3639099?和US?3671191?中所提出的導向劑法。該方法首先是制備摩爾組成為(15-17)Na2O∶Al2O3∶(14-16)SiO2∶(285-357)H2O?的導向劑,再將導向劑與水玻璃、偏鋁酸鈉、硫酸鋁等原料按照摩爾比(3-6)Na2O∶Al2O3∶(8-12)SiO2∶(120-200)H2O?的比例混合制備凝膠,然后將凝膠在100℃左右晶化。該方法合成的NaY分子篩骨架SiO2/Al2O3通常在5.0左右,一般低于5.2,晶粒大小通常為500-800nm。
CN1081425A中提出的制備細晶粒Y型分子篩的方法是先將NaY的合成液80℃~180℃下預晶化l~10小時,冷至室溫后再加入導向劑,然后在80℃~100℃繼續晶化5~25小時,該工藝步驟較復雜且難以控制,制得的細晶粒Y型分子篩的水熱穩定性較差。
通過向合成體系中加入與水互溶的有機溶劑來減小分子篩的晶粒,比如USP3516786和USP4372931中采用加入分散介質,甲醇、乙醇、二甲基亞礬及左右旋糖的方法,其合成產物的晶粒大小為10~100nm。該方法所合成的分子篩的硅鋁較低,僅能合成X型分子篩,而且有機溶劑在水熱晶化條件下容易揮發。
USP4587115和USP4778666中采用改善合成工藝,如高速攪拌、微波加熱的方法,其合成產物的晶粒大小約為500nm。該方法合成過程復雜,合成成本高,而且所得分子篩的硅鋁比低,水熱穩定性有待提高。
CN1789125A提出一種高硅鋁比、小晶粒的NaY分子篩的制備方法,是將常規方法合成的凝膠在50~100℃下靜止晶化0~70h后,補加硅源,再在90~120℃下繼續晶化0.5~50h。該方法需要后補硅來提高硅鋁比,步驟復雜。
CN1785807A提供的一種高硅鋁比小晶粒NaY分子篩的制備方法,預先在15~60℃下攪拌陳化?0.5~48小時制得晶化導向劑,然后將導向劑、水、硅源、鋁源制成反應混合物,攪拌均勻后將反應混合物分兩步晶化,第一步動態晶化,第二步靜態晶化,最后經過濾、洗滌、干燥,制得相對結晶度大于80%的高硅鋁比小晶粒NaY分子篩。但水熱穩定性不好,HY分子篩經750℃水熱處理2小時后結晶保留度較低。
CN92105661.3公開的小晶粒NaY分子篩的制備方法,其制備過程是:首先將不含導向劑的硅鋁凝膠在80~180℃晶化1~10小時再投入導向劑,然后在90~?100℃繼續晶化5~25小時,直到晶化完全。該方法制得的小晶粒NaY分子篩與常規法制得的NaY分子篩比較,具有相同的硅鋁比和結晶度,只是晶粒較小為0.1~0.5微米。因此,該方法所得的小晶粒NaY分子篩的硅鋁比仍然較低,一般為5以下,而且其結晶度也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3202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防治寒區含水路基凍脹災害的方法及集束式低溫熱管
- 下一篇:AEI沸石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