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共享在線日志實現異構同平臺的數據庫集群搭建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530906.X | 申請日: | 2013-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934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明(設計)人: | 徐國強;喬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7/30 | 分類號: | G06F17/30;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014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共享 在線 日志 實現 平臺 數據庫 集群 搭建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應用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利用共享在線日志實現異構同平臺的數據庫集群搭建方法。
背景技術
用來保存計算最終結果的數據庫是整個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也相對成熟。然而,對于所有數據庫而言,除了記錄正確的處理結果之外,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如何提高處理速度,數據可用性、數據安全性和數據集可擴性。將多個數據庫聯在一起組成數據庫集群來達到上述目標應該說是一個很自然的想法。
本文試圖對當前主要的數據庫集群用到的具體技術和市場上的主流產品進行分析并作點評,從而為讀者提供一個數據庫集群的評價參考。?
下面討論的數據庫集群技術分屬兩類體系:基于數據庫引擎的集群技術和基于數據庫網關(中間件)的集群技術。提高磁盤速度:主要思想是提高磁盤的并發度。盡管實現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它們最后的目的都是提供一個邏輯數據庫的存儲映象。?
系統為了提高磁盤訪問速度,建立一個虛擬的涵蓋所有數據“大”數據庫,而不用去考慮數據的實際物理磁盤存放位置。?分散數據的存放:利用多個物理服務器來存放數據集的不同部分,使得不同的服務器進行并行計算成為可能。?
ORACLE?RAC是共享磁盤的體系結構,用戶只需簡單地增加一個服務器節點,RAC就能自動地將這節點加入到它的集群服務中去,RAC會自動地將數據分配到這節點上,并且會將接下來的數據庫訪問自動分布到合適的物理服務器上,而不用修改應用程序;UDB是非共享磁盤的體系結構,需要手工修改數據分區,MSCS和ASE也是同樣情況。ICX是一種基于中間件的數據庫集群技術,對客戶端和數據庫服務器都是透明的。可以用來集群幾個數據庫集群。?
系統通過化整為零的策略,將數據表格分散到多個服務器或者每個服務器分管幾個內容不同的表格,這樣做的目的在于通過多服務器間并行運算以提高訪問速度。?
對稱多處理器系統:?
利用多處理機硬件技術來提高數據庫的處理速度。所有基于數據庫引擎的集群都支持這個技術。?
將多CPU處理器進行合理調度,來同時處理不同的訪問要求,但這種技術在數據庫上的應用的實際收益是很有限的。?
交易處理負載均衡:在保持數據集內容同步的前提下,將只讀操作分布到多個獨立的服務器上運行。因為絕大多數的數據庫操作是瀏覽和查詢,如果我們能擁有多個內容同步的數據庫服務器,交易負載均衡就具有最大的潛力(可以遠遠大于上面敘述的最多達四個處理器的對稱多處理器系統)來提高數據庫的處理速度,同時會具有非常高的數據可用性。?
所有基于數據庫引擎的集群系統都只支持一個邏輯數據庫映象和一個邏輯或物理的備份。這個備份的主要目的是預防數據災難。因此,備份里的數據只能通過復制機制來更新,應用程序是不能直接更新它的。利用備份數據進行交易負載均衡只適用于一些非常有限的應用,例如報表統計、數據挖掘以及其它非關鍵業務的應用。?
負載平衡算是一項“老”技術了。但將性能提高到最大也是集群設計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傳統意義上,利用備份數據進行交易負載均衡只適用于一些非常有限的應用。?
上述所有技術在實際部署系統的時候可以混合使用以達到最佳效果。
目前的數據庫集群模式主要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基于共享數據模式的實例冗余,例如oracle的RAC,第二種是基于共享日志模式的數據庫冗余,例如oracle的dataguard。這兩個方案有明顯的優缺點,RAC的缺點是:在系統規劃設計較差時性能甚至不如單節點;可能會增加軟件成本(如果使用高配置的pc服務器,Oracle一般按照CPU個數收費)。Dataguard的缺點是:最大保護和最高可用模式,對于主數據庫系統資源占用很高;最大性能模式在災難發生時,有數據丟失;要求主數據庫和備用數據庫的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版本一致。
相對于前兩面的兩種數據庫集群方式做一個折中,將在線日志放于共享設備上既可以節約整個數據庫集群的成本,又可以保證整個數據庫集群的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共享在線日志實現異構同平臺的數據庫集群搭建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3090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