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29602.1 | 申請日: | 2013-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368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9 |
| 發明(設計)人: | 李云愷;陳麗艷;王惠;張福玲;孫延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麗艷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6 | 分類號: | A61K36/9066;A61P19/02;A61P29/00;A61K35/50;A61K35/56;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37218 | 代理人: | 許振強 |
| 地址: | 250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 藥物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含有來源于植物、動物或礦物原料的藥物,特別涉及一種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
背景技術
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屬中醫痹癥范疇,即由于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以肌肉、筋骨、關節發生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癥.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屬于痹證中之寒濕阻絡癥候,多因寒濕之邪偏盛所致。但目前采用常規的中藥治療時,其大部分對部分類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效,而不能對各種類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效,鑒于目前沒有更好療效的治療關節炎的藥物和方法,所以仍需求一種療效好,服用方便,副作用小的內服中藥。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有效率高的治療主治各種類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尤其是臨床上難以治愈的進行性進展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黃芪100-200份、防己20-30份、澤蘭8-15份、秦艽20-30份、漏蘆30-50份、桑枝20-30份、伸筋草10-20份、?走馬胎20-40份、龍爪葉20-40份、土鱉蟲10-20份、地龍8-15份、蘇木20-50份、片姜黃8-15份、制川烏3-10份、甘草6-15份、桂枝10-20份、制附子20-60份、?赤芍30-60份、麻黃10-15份、防風20-30份、蒼術20-50份、當歸20-40份、細辛20-40份、半夏50-80份、天南星50-80份、薏苡仁40-80份、皂角刺30-50份、威靈仙20-40份、紫河車20-30份、懷牛膝20-30份。
優選的,所述的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黃芪150份、防己25份、澤蘭12份、秦艽25份、漏蘆40份、桑枝25份、伸筋草15份、?走馬胎30份、龍爪葉30份、土鱉蟲15份、地龍12份、蘇木30份、片姜黃12份、制川烏8份、甘草10份、肉桂15份、制附子40份、?皂角刺40份、當歸30份、半夏60份、天南星60份、赤芍45份、麻黃12份、蒼術35份、薏苡仁60份、防風25份、威靈仙30份、細辛30份、紫河車25份、懷牛膝25份。
組方分析: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因不外乎風、寒、濕、熱、痰、瘀、虛、閉、毒等,而普通藥物治療效果不是很滿意,多是因為病因病理照顧不全引起的。本病寒濕、賊風、痰濁、瘀血互為交結,凝聚不散,病久則氣虛,久病入絡則血瘀,痰瘀阻絡,郁久化熱,瘀熱濁毒,進而脾腎虧虛,從而引發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本發明是在方桂枝芍藥知母湯、防己黃芪湯和當歸四逆湯的基礎上加減而成,選取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卓效的桂枝芍藥知母湯祛風除濕、通陽散寒、并佐以漏蘆清熱而不傷陰,地龍清熱定驚、通絡,秦艽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當歸四逆湯溫經散寒,養血通脈,以驅除體內、四肢的寒氣,加用大辛大熱之制川烏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劇痛,以增強散寒止痛之力,添以加強溫補穿透之力;防己黃芪湯功用益氣祛風、健脾利水,善除風寒濕邪,長于消腫,加用澤蘭活血化瘀、行水消腫,伸筋草消腫、除風濕、舒筋活絡,用于治療類風濕患者在表和里之風濕。痹者,“閉也”。氣血經絡,閉阻無疑,土鱉蟲散瘀消腫,有活血通結之功效,加用蘇木行血祛瘀、消腫止痛,片姜黃破血行氣、通經止痛,可改善類風濕患者之畸形;重用黃芪補一身之氣,衛外而行內甲珠破堅通閉,其力甚強;針對類風濕患者體內的痰,方中加入并重用二味豁痰之要藥半夏和天南星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術效果,經多年體驗,對各類骨關節疼痛者,多收捷效而無副作用;桑枝能通絡清熱舒筋,利關節,能引諸藥之力達于四末,為療四肢疾患之主要引導藥,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其性善行,能通行十二經絡,故對全身游走性風濕痛尤為適宜,皂角刺性專走竄,加強溫補穿透之力,能引藥達病所;另外加用,祛風濕、壯筋骨、活血祛瘀的走馬胎和龍爪葉,可明顯縮短整體療程;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諸寒收引,皆屬于腎,故方中加入蒼術、薏苡仁、紫河車和牛膝,以溫腎健脾,鞏固療效,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復發;諸藥合用,共奏祛風除濕止痙、通陽散寒、散瘀消腫、燥濕化痰、溫腎健脾之功,主治各種類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尤其是臨床上難以治愈的進行性進展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本發明的方藥組方分析:
甘草: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麗艷,未經陳麗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2960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