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適用于厭氧反應器的高效內循環導流器及厭氧反應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27102.4 | 申請日: | 2013-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239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2 |
| 發明(設計)人: | 林浩宇;孫麗靜;劉娟;王克云;吳文龍;劉錦生;王開春;李學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 |
| 代理公司: | 連云港潤知專利代理事務所 32255 | 代理人: | 劉喜蓮 |
| 地址: | 222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適用于 反應器 高效 循環 導流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適用于厭氧反應器的高效內循環導流器,本發明還涉及使用高效內循環導流器的厭氧反應器。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文獻“工業廢水處理裝置”提供了新型內導流式EGSB工藝,該工藝是通過在傳統EGSB工藝反應區增設若干導流板,強化氣體上升動力作用,從而實現在低水力負荷條件下,達到高的COD去除效果,在處理高濃度污水時,產氣量較大,處理效率較高,運行穩定,但在啟動初期,由于系統COD容積負荷較低,產氣量較小,運行一段時間后,污泥床易發生壓實,導致溝流甚至活塞流現象,進而使進水分布不均勻,易在反應區內產生死角。目前,其它形式的EGSB、UASB、IC等厭氧反應器在啟動或運行過程中同樣會出現由污泥壓實造成進水分布不均的問題,這樣會造成污水中有機污染物與反應器內厭氧污泥的傳質效率降低,使得部分厭氧微生物繁殖代謝速度減慢,反應器容積得不到有效利用,從而降低了反應器的處理效率。
目前,可通過增加回流水量、加入機械攪拌和系統自身產氣的強制連續或脈沖循環等方法,解決上述問題,但仍存在如下弊端:第一,增加回流水量的方法,增加了反應器的動力負荷,增加了動力消耗,增大了運行成本;第二,加入機械攪拌,增大了能耗,由于機械切割作用,易使污泥破碎,造成污泥流失,影響反應器的穩定運行;第三,系統自身產氣的強制連續或脈沖循環的方法,一方面增加了反應器的動力負荷,另一方面影響厭氧消化污泥的生存環境,且在處理復雜有毒污水時,其自身消化也會產生一些有害氣體,這種有害氣體在裝置內長期循環,會使系統內污泥受到二次毒害,從而降低微生物的代謝速率,甚至將微生物毒死,使整個系統運行失敗。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促進內部循環,更具節能的適用于厭氧反應器的高效內循環導流器。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裝有如上所述的高效內循環導流器的厭氧反應器。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是適用于厭氧反應器的高效內循環導流器,包括在厭氧反應器底部軸向設置的若干個導流筒,每個導流筒內裝有與厭氧反應器進液管相接的若干個布水器,每個布水器包括一端封閉一端開放的環形管,在環形管的管壁上設有若干個出水孔,所述環形管的開放端與進液管相通。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在以上所述的高效內循環導流器中,所述環形管管壁上的出水孔均勻設置。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在以上所述的高效內循環導流器中,所述導流筒為直筒狀或喇叭筒狀,在每個導流筒的側壁上分布有孔,導流筒壁上孔的直徑與導流筒的直徑之比為1:1~1:10000,所述直徑之比優選為1:2~1:1000,所述直徑之比進一步優選為1:3~1:100。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在以上所述的高效內循環導流器中,所述布水器由1~100根環形管組成,當布水器設有兩根或兩根以上環形管時,環形管之間呈軸向疊加設置。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本發明還提供了裝有以上技術方案所述的高效內循環導流器的厭氧反應器,其特點是,在厭氧反應器內的上方設有三相分離器,在厭氧反應器的頂部設有出氣管,在厭氧反應器側壁的上部設有出液管,在厭氧反應器側壁的中部設有測溫口,在厭氧反應器側壁的下部設有帶進液泵的進液管,所述厭氧反應器與進液泵之間的進液管通過出液回流管與出液管相通,在所述出液回流管上裝有出液回流泵。
本發明的厭氧反應器在工作情況下,先打開厭氧反應器外的進液泵和出液回流泵,液體在進液泵的作用下,進入進液管,經布水器的環狀管,從環狀管壁上的出水孔流出,液體和污泥在反應器的底部沿著導流筒壁形成小范圍的內流動循環,待厭氧反應器內的液面高于出液管口,液體從出液管中流出,在出液回流管道上的出液回流泵的驅動下,從出液管流出的水經出液回流管道,流回進液管,形成外流動循環狀態,從而使污泥在流動循環液體的帶動下,在反應區的上部呈微沸騰狀。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在以上所述的厭氧反應器中,所述高效內循環導流器的導流筒與厭氧反應器的內徑比為1:1.1~1:100,所述內徑比優選為1:1.5~1:30,所述內徑比進一步優選為1:2~1:2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未經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2710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