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實際地震數據的觀測系統變觀設計評價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26102.2 | 申請日: | 2013-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974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06 |
| 發明(設計)人: | 鄒雪峰;許銀坡;詹仕凡;李培明;楊劍;韓淑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V1/30 | 分類號: | G01V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賈磊 |
| 地址: | 10000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實際 地震 數據 觀測 系統 設計 評價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資料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實際地震數據的觀測系統變觀設計評價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型的建筑群、廠礦企業、養殖場、路網等逐年增多,加之自然形成的高山、湖泊等,在地震勘探中,這些地區無法布設炮點和檢波點,是地震勘探的障礙區。由于這些障礙區造成地震勘探中炮點、檢波點不能按設計的觀測系統進行規則布設,致使最終處理得到的地震資料中淺層缺失,影響了構造區塊的整體認識和凹陷的資源評價。為了彌補因為障礙區導致的地震資料缺失,目前在地震勘探中采用變觀設計來解決這類問題,具體做法是通過炮檢點偏移、以炮代道、以道代炮、增加炮檢點布設等方法。評價變觀設計是否合理是通過計算目的層覆蓋次數和分析覆蓋次數的多寡來衡量資料缺失情況。
上述方法是基于覆蓋次數的觀測系統評價方法,由于覆蓋次數并不能真正代表地震資料的缺失,特別是淺層地震資料的缺失長度和寬度,無法真正預測地震剖面缺口大小和成像效果。該方法沒有與實際地震數據結合起來,往往憑經驗來估計資料缺失程度,其結果因人而異,誤差較大,利用這種方法評價觀測系統變觀設計缺乏科學、合理的依據。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實際地震數據的觀測系統變觀設計評價方法,該方法包括:
根據勘探區域障礙物的變觀觀測系統計算每個面元的炮檢距分布;
從勘探區域的實際地震資料中選取具有代表勘探區域目的層特征的地震道集數據,選擇出的地震道集數據形成模型超道集,且所述超道集的炮檢距分布均勻;
對所述面元按炮檢距從所述模型超道集里抽取偏移距最近的地震道,得到所述面元的道集數據;
對所述面元的道集數據進行疊加獲取勘探區域的地震數據體;
從所述地震數據體中抽取地震剖面或水平切片分析淺層地震資料缺失與彌補情況,實現觀測系統變觀設計評價。
可選的,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所述形成模型超道集的步驟還包括:
對選擇出的地震道集數據進行壞道剔除、去噪和動校正處理,并根據波形拉伸畸變情況進行合理的切除,得到包含不同偏移距的模型超道集。
可選的,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所述選擇出的地震道集數據為共炮點、共檢波點或者共中心點道集。
可選的,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所述勘探區域目的層特征指的是目的層的起伏情況;如果所述勘探區域目的層相對平坦,選擇能代表勘探區域目的層的單個地震道集數據,如果所述勘探區域目的層起伏較大,選擇多個或一條線的地震道集數據。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基于實際地震數據的觀測系統變觀設計評價裝置,該裝置包括:
面元炮檢距分布單元,用于根據勘探區域障礙物的變觀觀測系統計算每個面元的炮檢距分布;
模型超道集單元,用于從勘探區域的實際地震資料中選取具有代表勘探區域目的層特征的地震道集數據,選擇出的地震道集數據形成模型超道集,且所述超道集的炮檢距分布均勻;
面元的道集數據單元,用于對所述面元按炮檢距從所述模型超道集里抽取偏移距最近的地震道,得到所述面元的道集數據;
勘探區域地震數據體單元,用于對所述面元的道集數據進行疊加獲取勘探區域的地震數據體;
評價單元,用于從所述地震數據體中抽取地震剖面或水平切片分析淺層地震資料缺失與彌補情況,實現觀測系統變觀設計評價。
可選的,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所述模型超道集單元還包括:地震道集數據預處理模塊;
所述地震道集數據預處理模塊,用于對選擇出的地震道集數據進行壞道剔除、去噪和動校正處理,并根據波形拉伸畸變情況進行合理的切除。
可選的,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所述模型超道集單元選擇出的地震道集數據為共炮點、共檢波點或者共中心點道集。
可選的,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所述模型超道集單元中勘探區域目的層特征指的是目的層的起伏情況;如果所述勘探區域目的層相對平坦,選擇能代表勘探區域目的層的單個地震道集數據,如果所述勘探區域目的層起伏較大,選擇多個或一條線的地震道集數據。
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請的技術方案在實際生產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效果,分析結果與實際采集處理后的結果十分吻合。克服了常規基于覆蓋次數,憑經驗來估計資料缺失程度評價方法所存在的問題,改善了地震資料的采集效果。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2610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