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治療氣血虧虛型過敏性紫癜的中藥制劑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25382.5 | 申請日: | 2013-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1110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05 |
| 發明(設計)人: | 楊耀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忻州興華皮膚病專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8 | 分類號: | A61K36/9068;A61P7/04;A61P37/08;A61P1/14;A61P7/06;A61P9/14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晉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王瑞玲 |
| 地址: | 034000 ***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治療 血虧 過敏性紫癜 中藥 制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過敏性紫癜治療用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氣血虧虛型過敏性紫癜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黏膜毛細血管出血性疾病,又稱出血性毛細血管中毒癥,是由皮膚或申通其他器官的變態反應所引起的一種血管炎,屬中醫“肌衄”之范疇,臨床主要以皮膚紫斑和粘膜出血,常伴有腰痛、便血、關節腫痛或腎的病變等,嚴重危及生命健康。中醫分為血熱壅盛型紫癜、血熱夾風型紫癜和氣血虧虛型紫癜。
氣血虧虛型紫癜臨床可見:多由脾胃虛弱,中氣不足,脾不統血,血不歸經,外溢肌膚所致。癥見皮膚起暗紫紅色斑點,而且此起彼伏,反復發作,纏綿不愈。伴有倦怠、乏力、面黃肌瘦,舌淡胖伴齒痕,苔薄白,脈象細澀或沉緩。
目前國內外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對過敏性紫癜的醫治,主要治療方法的是使用抗菌素,激素,抗過敏藥,效果都不太理想,還有一定毒副作用,癥狀嚴重的使用脾切術,損害人體器官,而且藥物成本較高,且副作用較大,病人較痛苦,療程長。現在常用治療方案一般費用較大,大多數人沒有能力承受高額的費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治療氣血虧虛型紫癜藥物效果差,副作用較大,療程長,費用高等問題,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氣血虧虛型過敏性紫癜的中藥制劑。
本發明是由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用于治療氣血虧虛型過敏性紫癜的中藥制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黃芪25-35份、黨參10-15份、生地黃炭15-25份、牡丹皮10-15份、桃仁5-10份、炒白芍10-15份、槐花炭5-15份、姜炭3-8份、川芎5-10份、地榆炭5-15份、枳殼5-15份、大棗6-15份。
本發明所述的中藥制劑的各組分的優選配比方案是:黃芪30份、黨參12份、生地黃炭20份、牡丹皮12份、桃仁8份、炒白芍12份、槐花炭10份、姜炭6份、川芎8份、地榆炭10份、枳殼10份、大棗12份。
本發明所述中藥制劑中:黃芪,性甘、溫;歸肺、脾經;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黨參,性甘、平;歸脾、肺經;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生地黃炭,性甘苦,涼;清熱生津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牡丹皮,性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于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桃仁,性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活血祛瘀、潤腸通便;用于經閉、痛經、癓瘕痞塊、跌撲損傷、腸燥便秘。炒白芍,性苦、味酸,微寒;歸肝、脾經;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用于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槐花炭,性苦、微寒;歸肝、大腸經;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熱目赤,頭痛眩暈。姜炭,性苦、辛、澀、溫;歸脾、肝、腎經;溫經止血、溫脾止瀉;主虛寒性吐血、便血、崩漏、陽虛泄瀉。川芎,性辛、溫;歸肝、膽、心包經;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地榆炭,性苦、酸、澀,微寒;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燙傷、癰腫瘡毒。枳殼,性苦、辛、酸,溫;歸脾、胃經。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用于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大棗,性甘、溫;歸脾、胃經;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
本發明所述中藥制劑主治氣血虧虛型紫癜。多由脾胃虛弱中氣不足脾不統血,血不歸經,外溢肌膚所致。黨參、黃芪補氣;生地炭、槐花炭、牡丹皮涼血行血;桃仁活血化瘀;地榆炭涼血止血;白芍養血斂陰;川芎理氣活血;枳殼理氣;姜炭通絡;大棗補脾養血。諸藥共奏補氣益血,通絡消斑之功。
本發明所述中藥用于臨床的情況如下: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期間患者76例,其中男43例,女33例。患者每日口服實施例2中藥制劑,藥物常規水煎兩次,兩次煎液混合均勻后平均分兩次早晚服,以15天為一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觀察療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忻州興華皮膚病專科醫院,未經山西忻州興華皮膚病專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2538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熱熔膠堵蓋
- 下一篇:一種用于降低汽車真空助力器進氣噪聲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