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525364.7 | 申請日: | 2013-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992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26 |
| 發明(設計)人: | 孔倩倩 | 申請(專利權)人: | 濟南星懿醫藥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73 | 分類號: | A61K36/73;A61P3/10;A61K33/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10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糖尿病 藥物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領域,涉及一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世界人口的老齡化,糖尿病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在工業發達國家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據統計,全世界約有1.5億糖尿病患者,80%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2型),其中我國約有3000萬。由糖尿病并發癥引起的死亡人數在發達國家已是繼心腦血管疾病、癌癥之后列第三位,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紛紛對糖尿病的發病機制、藥物防治等進行研究。由于1型糖尿病病因已基本明確,只需補充胰島素即可,而2型糖尿病則較復雜,目前我國醫學界對其采取的是包括飲食療法、藥物治療與其它輔助療法的綜合治療措施。西藥雖然層出不窮,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西藥治療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及“治療失效”。中醫藥治療糖尿病歷史悠久,臨床經驗豐富,療效顯著,已成為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熱點。中醫學對糖尿病的認識與西醫不同,中醫強調整體觀,以陰、陽二者的變化反映疾病的本質。正常機體是“陰平陽秘”,陰陽平衡,即機體內環境維持穩態,糖代謝也維持穩定;并且中藥的毒副作用相對較小,病人可長期服用,這是西藥所不能比擬的獨特的優勢。
中醫認為糖尿病是由肺、胃、腎三臟熱灼陰虧,水谷轉輸失常所致。其基
本病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腎陰虧虛為本,肺胃燥熱為標,病久則陰損氣耗陽傷,而致氣陰兩傷,陰陽俱虛,脈絡瘀阻,筋脈失養,臟腑受損,漸致出現一系列兼癥。
糖尿病的病程是陰損及陽的過程。以陰辨證,從輕到重,則是陰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的轉化。而脈絡瘀阻貫穿于本病及兼癥的全過程。
近年來,有的學者探討了糖尿病中醫辨證分型與臨床生化指標的關系。從胰島功能、血脂水平、血漿性激素、皮質激素水平、免疫功能機血液流變學等變化,觀察消渴病分型與以上指標改變的相關性,發現各種指標的異常變化,從輕到重,多隨陰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方向發展。體現了中西醫結合探討消渴病分型的物質基礎。
辨證論治是中醫理論的精髓。中醫根據消渴病的主要病機,辨別燥熱與陰虛的標本輕重,用藥時重視養陰,有燥熱者則須清熱,陰陽氣血均虧,則陰陽氣血并補。根據現代藥理概念,對中藥抗糖尿病的作用研究主要如下。單味中藥:黃連及小檗堿、苦瓜、人參、黃芪、黃芩、桑葉、中藥多糖(如銀耳多糖,銀耳孢子多糖、木耳多糖、猴頭多糖、紫菜多糖、麥冬多糖、褐藻淀粉(laminarin)、枸杞多糖-X、枸杞多糖-D、番瓜多糖及丹皮多糖等)、水飛薊素、大黃。此外,口服黃酮類葛根素(puerarin)或黃皮香豆精(clausenacoumarine)對ALX動物的高血糖也有降低作用。中醫治療糖尿病的基本原則可概括為:滋陰清熱、益氣養陰、補腎健脾及活血化瘀等。常用經典方劑有人參白虎湯、六味地黃丸、八位地黃丸及千金黃連丸等,根據不同證型及上述治則組方或用古方進行加減。
小檗果為小檗科植物紅果小檗Berberis?nummularia?Bge.的干燥成熟果實。收載于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維吾爾藥分冊》。其性平,具有健胃和中,生津止渴,清熱解毒之功效。用于消化不良,痢疾瀉下,口渴,口瘡,咽炎。
阿莫尼亞脂為傘形科植物阿莫尼亞膠草Dorema?ammoniacum?D.?Don.的樹脂。春末夏初盛花期至初果期,割傷頸部,收集滲出的乳汁狀樹膠,陰干。收載于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維吾爾藥分冊》。具有散寒氣,燥寒濕,軟堅通便,抽泄機體深層異常體液,開通肝脾閉阻之功效。用于寒性關節疼痛、關節僵硬,肌膚硬腫,腋下及頸部淋巴結核,久咳痰多,面色無華。
高山繡線菊為薔薇科植物高山繡線菊Spiraea?alpina?Turcz.的干燥花、葉。花期采集,曬干。收載于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蒙藥分冊》性涼,味甘。具有清骨熱,生津,止血,斂黃水之功效。用于治瘡瘍,黃水病,腹水,肺瘀血,子宮出血。
網眼瓦韋為水龍骨科植物網眼瓦韋Lepisorus?clathratus?(Clarke)?Ching的干燥葉。收載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藏藥(第一冊)》,標準編號:WS3-BC-0036-95。其性涼,味苦,具有愈瘡,干膿,澀精,固骨髓,清熱解毒,接補頭骨之功效。用于胸腹腔疾病,燒傷,濕熱腰痛。為我國藏蒙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常用藥物。但有關網眼瓦韋的基礎研究尚十分有限,使該藥材的后續推廣和應用受到限制。現代研究表明,網眼瓦韋含有綠原酸和蛻皮甾酮以及槲皮素、山奈酚等黃酮類化合物,其他化學成分不詳;藥理作用未見報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濟南星懿醫藥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濟南星懿醫藥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2536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穩定的全谷面粉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自動插件機尾端鏈條啟動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