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肝胃不和證型痞滿病的中藥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23704.2 | 申請日: | 2013-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506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05 |
| 發明(設計)人: | 孫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孫麗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4 | 分類號: | A61K36/9064;A61P1/00;A61K35/5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101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不和 證型痞滿病 中藥 | ||
?
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特別是一種治療肝胃不和證型痞滿病的中藥。
背景技術??痞滿病是指以胃氣壅塞而成的心下痞塞、脘腹滿悶不舒、觸之無形、按之柔軟、壓之不痛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種病癥。該病癥的基本病位在胃,與肝脾關系密切,中焦氣機不利、脾胃升降失職為導致本病發生的病機關鍵。臨床常見證型有肝胃不和證、肝郁脾虛證、肝郁化火證、肺脾兩虛證等。本發明主要研究的是臨床常見的證型之一——肝胃不和證型痞滿病,該證型系因肝氣犯胃、胃氣瘀滯而致,常伴有嘔惡噯氣、嘔吐苦水、大便不爽、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等癥狀。目前,西醫治療該病多采取服用消炎藥的方式,治標不治本,副作用極大。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按照“疏肝解郁、和胃消痞”的治療原則,提供一種能治療肝胃不和證型痞滿病的中藥,采用該中藥不僅治愈速度快,愈后不再復發,能夠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而且無任何副作用,對身體健康還有良好的調理作用。
為實現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肝胃不和證型痞滿病的中藥,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的中藥制劑:柴胡12—15份,枳實15—20份,半夏8—10份,白術15—20份,茯苓25—30份,砂仁8—10份,黃連8—10份,九節菖蒲8—10份,牡蠣25—30份,杏仁8—10份,厚樸8—10份,栝樓25—30份,甘草3—5份,桂枝8—10份,大黃8—10份,山茱萸5—8份,當歸8—10份,白芍25—30份,薤白8—10份,射干8—10份,麥冬12—15份,石斛蘭12—15份。本發明的加工工藝為:將各種藥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規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藥顆粒,按照每小袋10克進行分裝,密閉,于陰涼、干燥處保存。飯后用開水溶化服用,有部分不溶物為正常現象,混勻后全部服下,一日兩次(早晚各一次),每次一袋,7天為一個療程。服藥期間,忌煙酒、腥、冷、辣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學會合理減壓,積極參加戶外運動,放松心情,盡量避免熬夜。
本發明所采用的柴胡具有透表泄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的功效;采用的枳實對積滯內停、痞滿脹痛治療效果顯著;采用的半夏具有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采用的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采用的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痰的功效;采用的砂仁具有行氣調味、和胃醒脾的功效;采用的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采用的九節菖蒲具有化痰開竅、宣濕醒脾、解毒的功效;采用的牡蠣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采用的杏仁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采用的厚樸具有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的功效;采用的栝樓具有散結、潤腸的功效;采用的甘草具有益氣補中、瀉火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采用的桂枝具有溫經通脈、助陽化氣的功效;采用的大黃具有攻積滯、清濕熱、瀉火、解毒等功效;采用的山茱萸具有補益肝腎的功效;采用的當歸具有潤燥滑腸的功效;采用的白芍具有補血柔肝、平肝止痛的功效;采用的薤白具有通陽散結、行氣導滯的功效;采用的射干具有宣肺利曬、瀉火解毒的功效,對咳逆上氣、痰涎壅盛治療效果顯著;采用的麥冬具有益胃生津的功效;采用的石斛蘭具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功效。本發明將以上各種原料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間相互協調,相互作用,對肝胃不和證型痞滿病能夠標本兼治,效果良好,從根本上治療此病癥。多年來,通過對100例此類患者的跟蹤調查統計,表明此藥方有效率達到100%,顯效率達到94%,治愈率達到91%。
下面通過對有關數據的基本情況分析,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效果。
表一:患者人員結構情況
表二:療效情況?
下面舉出三個典型病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效果:
1、李某,男,1958年出生,51歲開始,時常感覺脘腹滿悶不舒,按之柔軟,并伴有嘔惡噯氣、嘔吐苦水、煩躁易怒等癥狀。1個月后,在我處診斷為肝胃不和證型痞滿病。服用本藥方1個療程后,癥狀有所緩解,2個療程后癥狀明顯減輕,3個療程后癥狀全消,痊愈。
2、王某,男,1946年出生,63歲開始,時常感覺脘腹滿悶不舒,觸之無形,伴有心神不寧、大便不爽、舌質淡紅等癥狀。3個月后,在我處診斷為肝胃不和證型痞滿病。服用本藥方1個療程后,癥狀緩解,2個療程后,癥狀明顯緩解,后又連續服用2個療程,癥狀全消,痊愈。
3、孫某,女,1965年出生,45歲開始,時常感覺脘腹滿悶不舒,壓之不痛,并伴有苔薄白、脈弦等癥狀。1個月后,在我處診斷為肝胃不和證型痞滿病。服用本藥方1個療程后,癥狀即基本消失,后又服用1個療程進行了鞏固治療,痊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孫麗,未經孫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2370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