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廢氣再循環系統及廢氣再循環率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22603.3 | 申請日: | 2013-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570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05 |
| 發明(設計)人: | 戰強;李云強;殷海紅;姜淑君;馬雁 | 申請(專利權)人: |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25/07 | 分類號: | F02M25/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寶筠 |
| 地址: | 261205 山東省濰坊***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廢氣 再循環 系統 控制 方法 | ||
1.一種廢氣再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缸發動機、渦輪增壓器、中冷器和廢氣再循環EGR冷卻器;所述多缸發動機的M個缸的M個排氣歧管通過排氣總管與所述渦輪增壓器相連,所述渦輪增壓器通過進氣管與所述中冷器相連,所述中冷器與進氣總管相連,所述多缸發動機的N個缸的N個排氣歧管與所述EGR冷卻器相連,所述EGR冷卻器通過廢氣再循環管與所述進氣總管相連,所述進氣總管與所述多缸發動機的J個進氣歧管相連;其中,J為所述多缸發動機的缸數,J=M+N,M≥1,N≥1;
所述渦輪增壓器在所述M個排氣歧管所排放廢氣的作用下壓縮空氣,并將壓縮后的空氣依次經所述進氣管和所述中冷器送入所述進氣總管;所述N個排氣歧管所排放廢氣依次經所述N個排氣歧管、所述EGR冷卻器和所述廢氣再循環管送入所述進氣總管;送入所述進氣總管的空氣和廢氣在所述進氣總管混合后通過所述J個進氣歧管送入所述多缸發動機;
所述系統還包括電子控制單元ECU,用于當實際EGR率大于需求EGR率時,控制減少所述N個缸的第一總噴油量,并控制增加所述M個缸的第二總噴油量,以減小所述實際EGR率,所述第一總噴油量等于所述第二總噴油量;或,當實際EGR率不大于需求EGR率時,控制增加所述N個缸的第三總噴油量,并控制減少所述M個缸的第四總噴油量,以增大所述實際EGR率,所述第三總噴油量等于所述第四總噴油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總噴油量為所述N個缸中一個或多個缸的噴油減少總量;
所述第二總噴油量為所述M個缸中一個或多個缸的噴油增加總量;
所述第三總噴油量為所述N個缸中一個或多個缸的噴油增加總量;
所述第四總噴油量為所述M個缸中一個或多個缸的噴油減少總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電控水泵;
所述電控水泵,用于控制所述EGR冷卻器內廢氣溫度的冷卻程度。
4.一種廢氣再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缸發動機、渦輪增壓器、中冷器和廢氣再循環EGR冷卻器;所述多缸發動機的M個缸的M個排氣歧管通過排氣總管與所述渦輪增壓器相連,所述渦輪增壓器通過進氣管與所述中冷器相連,所述中冷器與進氣總管相連,所述多缸發動機的N個缸的N個排氣歧管與所述EGR冷卻器相連,所述EGR冷卻器通過廢氣再循環管與所述進氣總管相連,所述進氣總管與所述多缸發動機的J個進氣歧管相連;其中,J為所述多缸發動機的缸數,J=M+N,M≥1,N≥1;
所述渦輪增壓器在所述M個排氣歧管所排放廢氣的作用下壓縮空氣,并將壓縮后的空氣依次經所述進氣管和所述中冷器送入所述進氣總管;所述N個排氣歧管所排放廢氣依次經所述N個排氣歧管、所述EGR冷卻器和所述廢氣再循環管送入所述進氣總管;送入所述進氣總管的空氣和廢氣在所述進氣總管混合后通過所述J個進氣歧管送入所述多缸發動機;
所述系統還包括電子控制單元ECU,用于當實際EGR率大于需求EGR率時,調整燃油噴射策略來降低當前有害物排放量。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ECU,具體用于通過調整主噴提前角、預噴及后噴控制參數來降低顆粒物排放量。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電控水泵;
所述電控水泵,用于控制所述EGR冷卻器內廢氣溫度的冷卻程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22603.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