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計算機網絡可用帶寬測量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20927.3 | 申請日: | 2013-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7981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勁林;呂陽;尤佳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4L12/26 | 分類號: | H04L12/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楊小蓉;楊林 |
| 地址: | 10019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探測數據 可用帶寬 發送 發送端 可用帶寬測量 探測 傳輸過程 接收端 計算機網絡 估算 大小關系 再次發送 重復執行 總容量 結點 | ||
1.一種計算機網絡可用帶寬測量方法,包括:
步驟1)、從發送端向接收端發送一個探測流,該探測流在傳輸過程中所生成的探測數據形成探測數據集;
步驟2)、根據步驟1)所得到的探測數據集以及發送端到接收端的結點間總容量估算出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可用帶寬大小;其中,所述結點間總容量反映了發送端與接收端間的數據鏈路能給傳送于其上的流所提供的最大傳輸速率;
步驟3)、以步驟2)得到的可用帶寬的估算值為發送速率由發送端向接收端再次發送一個探測流,并由該探測流在傳輸過程中所生成的探測數據形成另一探測數據集;
步驟4)、根據步驟3)所得到的探測數據集判斷當前發送速率與當前時刻可用帶寬的大小關系并調整發送速率;
步驟5)、重復執行步驟4),直至探測數據集表明當前發送速率等于當前時刻的可用帶寬;
步驟6)、根據步驟5)所得到的發送速率獲得可用帶寬測量值;
所述步驟2)包括:
步驟2-1)、根據探測數據集中所包含的數據計算出競爭流產生速率;
其中,數據包P1與數據包P2的輸出時間間隔tS、這兩個數據包的輸入時間間隔tR之間滿足:
其中,tP為數據包P1所需傳輸時間,vC為競爭流產生速率,tS為發送包輸出時間間隔;
進而得到競爭流產生速率vC:
K為該探測流總發送探測包的數目;探測流在傳輸過程中所形成的探測數據集至少包括:相鄰數據包之間的輸出時間間隔tS、相鄰數據包之間的輸入時間間隔tR;數據包所需傳輸時間tP;傳輸后包間隔增加的包的初始間隔傳輸后包間隔不變的包的初始間隔傳輸后包間隔減少的包的初始間隔傳輸后包間隔增加的包的數目L、傳輸后包間隔不變的包的數目M、傳輸后包間隔減少的包的數目N;輸入時間間隔tR中比輸出時間間隔tS大的值
步驟2-2)、由已知的發送端到接收端的結點間總容量C與步驟2-1)計算得到的競爭流產生速率vC計算對可用帶寬的估測值A:
A=C-vc。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計算機網絡可用帶寬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驟1)中,所述探測流的發送速率需符合JQR狀態,即:
當數據包P2產生并處于準備發送狀態下時,滿足Q/C+tP+vC·tS/C<tS;
其中,C為發送端S到接收端R的結點間總容量;Q為在數據包P1準備發送時的等待隊列大小,所述數據包P1為在數據包P2之前的相鄰數據包;Q/C為傳送等待隊列中已有數據包所需的最短時間;tP為理論上數據包在數據鏈路中傳輸所需時間;vC為競爭流產生速率;tS為探測流中數據包P1與數據包P2的輸出時間間隔,所述輸出時間間隔為探測流中的各個數據包在發送端生成并傳輸出去時的原始時間間隔;vC·tS/C表示了在數據包P1與數據包P2輸出時間間隔內所產生的競爭流傳送時所需時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20927.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SF6氣體絕緣開關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移動通訊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