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520577.0 | 申請日: | 2013-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870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06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金廣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金廣 |
| 主分類號: | A61K36/815 | 分類號: | A61K36/815;A61K36/8964;A61P17/00;A61K33/06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原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張春;李想 |
| 地址: | 456562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蕁麻疹 中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
背景技術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xiàn)的一種限局性水腫反應,臨床表現(xiàn)為大小不等的風疹塊損害,驟然發(fā)生,迅速消退,瘙癢劇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跡。根據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前者經數天或數周可治愈,后者則反復發(fā)作持續(xù)數月,引起蕁麻疹的因素甚多,病因較復雜,約3/4患者找不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由于發(fā)病急,病程短,常可找到原因,再去除致病因素,治療后常能很快治愈。而對于慢性蕁麻疹來說,由于病因不明,不能針對性地預防及治療,因而療效不理想。現(xiàn)有技術中,抗組織胺藥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病人的重要藥物,但這種藥物會有各種副作用,尤其高空作業(yè)的工人、駕駛員等工人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導致事故的發(fā)生。目前還沒有一種特別有效治療蕁麻疹的中藥。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目前的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效果不明顯,沒有特別有效治療蕁麻疹的中藥,且副作用較大,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副作用少的治療蕁麻疹中藥。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當歸8-12份、川芎8-12份、生地13-17份、赤芍8-12份、荊芥8-12份、地骨皮13-17份、白癬皮13-17份、防風8-12份、麻黃5-7份、紅花8-12份、白芷8-12份。
所述的重量份的原料在天氣遇冷時加細辛5-7份,桂枝8-12份,天氣遇熱時加生石膏25-35份,知母8-12份、丹皮13-17份。
作為優(yōu)選,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當歸9-11份、川芎9-11份、生地14-16份、赤芍9-11份、荊芥9-11份、地骨皮14-16份、白癬皮14-16份、防風9-11份、麻黃5.5-6.5份、紅花9-11份、白芷9-11份,天氣遇冷時加細辛5.5-6.5份、桂枝9-11份,天氣遇熱時加生石膏28-32份、知母9-11份、丹皮14-16份。
作為優(yōu)選,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當歸10份、川芎10份、生地15份、赤芍10份、荊芥10份、地骨皮15份、白癬皮15份、防風10份、麻黃6份、紅花10份、白芷10份,天氣遇冷時加細辛6份、桂枝10份,天氣遇熱時加生石膏30份、知母10份、丹皮15份。
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1、按上述配方稱取相應重量份的中藥材,混合;2、將混合均勻的的中藥材一次放入溫水浸泡10-30min,之后加入適量的水用文火熬煮20-40min,3、將熬好的中藥材放涼后,飲食中藥湯。
本發(fā)明中各組分的藥理藥性如下:
當歸味甘、辛、苦、性溫;功效為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主治: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
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功能主治: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安撫神經,正頭風頭痛,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生地有清熱、生津、潤燥、滑腸、破瘀、生新、止痛、調經、金瘡瘀、涼血、止血的功效。
赤芍主治功效:主溫毒發(fā)斑,吐血衄血,腸風下血,目赤腫痛,癰腫瘡瘍,閉經,痛經,崩帶淋濁,瘀滯脅痛,疝瘕積聚,跌撲損傷;用于溫毒發(fā)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荊芥味平,性溫,無毒,清香氣濃。荊芥為發(fā)汗,解熱藥,是中華常用草藥之一。能鎮(zhèn)痰、怯風、涼血。治流行感冒,頭疼寒熱發(fā)汗,嘔吐。
地骨皮功用主治:清熱,涼血。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歸經:入肺、肝、腎經。
白癬皮: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用于濕熱瘡毒,黃水淋漓,濕疹,風疹,疥癬瘡瘌,風濕熱痹,黃疸尿赤。
防風性味歸經: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功效: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定搐;主治:外感表證,風疹瘙癢,風濕痹痛,破傷風。
麻黃性味與歸經: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功效為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紅花的功效,常與桃仁、當歸、川芎、生地黃、赤芍藥等同用,稱為桃紅四物湯。用于冠心病,可與川芎、丹參等同用。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瘀血肋痛,癰腫及吐血而有瘀滯者,可與桃仁、乳香、沒藥等同用。
白芷功能主治:祛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用于頭痛、牙痛、鼻淵、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瘙癢;性溫,味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金廣;,未經王金廣;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2057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普外科手術麻醉止痛的中藥
- 下一篇:治療腳氣的中藥酊劑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