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油田壓裂廢液處理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20504.1 | 申請日: | 2013-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883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寶剛;王根;嚴華鋒;徐愛琴;馮傳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 主分類號: | C02F9/08 | 分類號: | C02F9/08;C02F1/40;C02F1/78;C02F1/24;C02F1/463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陳振;李芙蓉 |
| 地址: | 10008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田 廢液 處理 設備 | ||
1.一種油田壓裂廢液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油罐、綜合反應池、消毒水池和復合過濾系統;
所述隔油罐、所述綜合反應池、所述消毒水池和所述復合過濾系統依次連接;
所述油田壓裂廢液處理設備為一體化可移動設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壓裂廢液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過濾系統中包括第一過濾設備和第二過濾設備,所述第一過濾設備和所述第二過濾設備分別與所述消毒水池連通,在消毒水池和第一過濾設備之間設置有第三控制閥,在所述消毒水池和所述第二過濾設備之間設置有第四控制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油田壓裂廢液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綜合反應池包括絮凝池、氣浮池和氧化池;
所述絮凝池、氣浮池和氧化池依次連通;
所述絮凝池的入水口與所述隔油罐的出水口連接;
所述氧化池的出水口與所述消毒水池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油田壓裂廢液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的出水口與所述消毒水池連接;
在所述絮凝池的出水口和所述消毒水池之間設置有第一控制閥,在所述絮凝池與所述氣浮池之間設置有第二控制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油田壓裂廢液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當所述油田壓裂廢液處理后要求匯入集輸系統或者回注地層時,所述絮凝池為絮凝沉淀池,所述第一控制閥開啟,所述第二控制閥關閉,所述第三控制閥開啟,所述第四控制閥關閉。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油田壓裂廢液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當所述油田壓裂廢液處理后直接排放時,所述絮凝池為電絮凝池;所述第一控制閥關閉,所述第二控制閥開啟,所述第三控制閥關閉,所述第四控制閥開啟。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油田壓裂廢液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絮凝池中采用的是鐵和石墨電極,氧化池中添加H2O2。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油田壓裂廢液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與所述氣浮池之間以及所述氣浮池與所述氧化池之間均設置有可活動隔板;
當所述油田壓裂廢液處理后要求匯入集輸系統或者回注地層時,所述可活動隔板收縮,使得所述絮凝池、所述氣浮池和所述氧化池形成一個整體絮凝沉淀池;
當所述油田壓裂廢液處理后直接排放時,所述可活動隔板將絮凝池、氣浮池和氧化池分隔開。
9.根據權利要求2至8任意一項所述的油田壓裂廢液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過濾設備中的過濾介質為石英砂、活性炭和海綿鐵;所述第二過濾設備中的過濾介質為石英砂和核桃殼。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油田壓裂廢液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過濾設備的過濾介質中石英砂、活性炭和海綿鐵的配比為1~4:2~8:0.1~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未經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2050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