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C200超高強高性能復合混凝土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519892.1 | 申請日: | 2013-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014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26 |
| 發明(設計)人: | 臧軍;耿長圣;宋生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名和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04 | 分類號: | C04B28/04 |
| 代理公司: | 蘇州翔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王華 |
| 地址: | 212000 江蘇省鎮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c200 高強 性能 復合 混凝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C200超高強高性能復合混凝土,屬于建筑材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建筑業的蓬勃發展,設計強度等級為C150MPa的超高強度混凝土已逐漸用于50層以上的高層鋼筋混凝土建筑,但如此高抗壓強度的混凝土存在脆性大、韌性低、耐火性差等諸多問題。使用這樣的超高強度混凝土會造成火災時產生剝落,地震時脆性分層致混凝土發生微量形變等,從而給超高強度混凝土的推廣及應用帶來了很大困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C200超高強高性能復合混凝土。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C200超高強高性能復合混凝土,所述混凝土中包括水泥、細骨料、粗骨料、纖維、減水劑和水;每立方米所述混凝土中含有1192~1409千克的水泥、0.2~0.3立方米的細骨料和0.4~0.45立方米的粗骨料;所述纖維包括鋼纖維和合成纖維,每立方米所述混凝土中含有鋼纖維0.0025~0.005立方米、合成纖維0.001~0.004立方米;所述減水劑的用量是所述混凝土中膠凝材料質量的2.5~3%;所述混凝土的水膠比為0.09~0.13。
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水泥是標號為52.5及其以上等級的硅灰復合水泥。
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合成纖維為聚乙烯醇纖維或/和聚丙烯纖維。
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減水劑為聚羧酸高效減水劑。
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粗骨料是粒徑范圍為5~10毫米的安山巖碎石。
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細骨料是細度模數為2.5~2.8的安山巖機制砂。
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纖維的長度為10~30毫米;所述鋼纖維和合成纖維之間的體積比為1:0.3~0.5。
優選的技術方案為:在制備時先將粉料和纖維混合均勻后再加入水和外加劑攪拌至少3分鐘。
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混凝土的養護方法為先以15℃/小時的升溫速度升溫至90℃,在90℃條件下養護3天后,再以10℃/小時的降溫速度降溫。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和效果:
1、本發明通過控制水膠比,使混凝土達到C200超高強度等級,并具有高流動性。
2、本發明通過優化混雜纖維種類、形狀及摻量,可有效防止混凝土在火災時發生爆裂,使其耐火性能達到3小時,另外,本發明提供的混凝土還具有自收縮低、鋼筋粘結強度高、彎曲韌性高的特點,主要用于建造高抗震性和防火安全的80層以上高層建筑,可以降低高層建筑的柱子尺寸,增加柱子之間跨度。從而營造寬闊、舒適的生活空間。
3、本發明在保證抗壓強度達到200MPa,同時使得彎曲韌性達到30kN/mm,從而解決了超高強度混凝土脆性大的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一種C200超高強高性能復合混凝土
每立方所述混凝土的原料配比如下表所示:
制備方法:
第一步:按配比稱取各原料。
第二步:將粉料、纖維加入攪拌機,攪拌均勻后加入水及外加劑,繼續攪拌5分鐘,再加骨料進行攪拌。
第三步:性能測試,測試結果如下表:
實施例二:一種C200超高強高性能復合混凝土
每立方所述混凝土的原料配比如下表所示:
制備方法:
第一步:按配比稱取各原料。
第二步:將粉料、纖維加入攪拌機,攪拌均勻后加入水及外加劑,繼續攪拌5分鐘,再加骨料進行攪拌。
第三步:性能測試,測試結果如下表:
實施例三~五:一種C200超高強高性能復合混凝土
配方如下表:
注:1、實施例三:標號為52.5的硅灰復合水泥(標號為52.5的硅酸鹽水泥中摻和硅灰);實施例四:標號為52.5的硅酸鹽水泥;實施例五:標號為52.5R的硅灰復合水泥(標號為52.5R的硅酸鹽水泥中摻和硅灰)。
2、實施例三:聚乙烯醇纖維;實施例四:聚丙烯纖維;實施例五:聚乙烯醇纖維和聚丙烯纖維按照1:1的質量比例組成的混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名和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名和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1989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