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移動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08701.1 | 申請日: | 2013-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319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2 |
| 發明(設計)人: | 樂永波;陳鵬;葉春輝;許安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終端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52 | 分類號: | H01Q1/5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 地址: | 5181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移動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設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移動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手機基本使用碼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UMTS)以及時分同步碼分多址(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SCDMA)三種編碼方式。現有的各種制式在各個營運商之間存在壁壘,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制式必然突破這種壁壘,因此手機需要支持多種制式。
請參見圖1,圖1是現有技術中雙通手機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雙通手機10包括CDMA天線101和全球移動通訊系統(Global?System?of?Mobile?Communication,GSM)天線102,CDMA天線101和GSM天線102分別設置在雙通手機10的底部的兩側,以實現雙通手機10在CDMA和GSM可以同時進行通話。GSM天線102的發射頻段為880-915MHz,CDMA天線101的接收頻段為880-894MHz,GSM天線102的發射頻段與CDMA天線101的接收頻段基本重合,在雙工通信,GSM天線102發射時,必須保證CDMA天線101接收不受干擾。但是,在CDMA天線101和GSM天線102分別饋電時,CDMA天線101和GSM天線102的隔離度為-11.2dB,隔離度較差。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移動設備,以提高移動設備中多個天線之間的隔離度。
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移動設備,其至少包括相鄰設置的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第一天線與第二天線通過導電體連接。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天線包括第一地饋點,第二天線包括第二地饋點,導電體連接第一地饋點和第二地饋點。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地饋點和第二地饋點通過導電體接地。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地饋點和第二地饋點分別接地。
結合第一方面或第一種至第三種中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導電體為導電線,導電線的長度為λ/4,λ的取值范圍為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需要隔離的頻段在傳播介質中的波長范圍。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
λ=λ0/sqrt(Eeff)
其中,λ0的取值范圍為需要隔離的頻段在真空中的波長范圍,Eeff為傳播介質的相對介電常數,sqrt為平方根函數。
結合第一方面或第一種至第五種中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移動設備還包括PCB板,導電體為設置在PCB板上的微帶線。
結合第一方面或第一種至第六種中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導電體與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一體制成。
結合第一方面或第一種至第七種中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導電體為直線或城墻形線。
結合第一方面或第一種至第八種中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九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天線為全球移動通訊系統GSM天線,第二天線為碼分多址CDMA天線。
通過上述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通過導電體連接,能夠改善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的隔離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其中:
圖1是現有技術中雙通手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移動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移動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等效為微波網絡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移動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終端有限公司,未經華為終端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0870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圖片的交互方法、裝置和服務器
- 下一篇:濾鏡支架接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