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促進單面針種子萌發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94598.X | 申請日: | 2013-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777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1 |
| 發明(設計)人: | 黃開順;王平;陳金艷;李開祥;孫吉康;黃劍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C1/00 | 分類號: | A01C1/00 |
| 代理公司: | 廣西南寧匯博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鄒超賢 |
| 地址: | 530002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促進 單面 種子 萌發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植物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促進單面針種子萌發的方法。
背景技術
單面針(Zanthoxylum?dissitum?Hemsl.)又名蜆殼花椒、山枇杷,系蕓香科(Rutaceae)花椒屬(Zanthoxylum)常綠木質藤本植物,根、莖皮及葉均可供藥用,有祛風止痛、理氣化痰、活血散瘀等功效,治月經不調、多類痛癥及跌打扭傷等,是婦科飲片、外用洗液等婦科中成藥的常用成分。野生資源主要分布于我國西南、廣西、廣東、湖南、湖北等地。目前,市場上的單面針藥材以采挖野生資源為主。由于受種殼堅硬、生理休眠、人為干擾等因素的影響,種子自然萌發率低;加上株體生長比較緩慢,單面針野生資源日趨枯竭,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藥材市場需求。
隨著日益增長的中藥消費需求,規模化人工栽培單面針資源勢在必行。但由于單面針種殼堅硬,自然萌發比較困難,傳統生產中不經過任何激素藥劑處理的單面針種子發芽率往往只有20?%左右,而且發芽時間晚、不整齊,限制了單面針種苗的規模生產。目前,我國在單面針擴繁方面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如通過浸泡濃硫酸或機械破除硬種殼以達到促進種子萌發的目的,其發芽率可達到60%;還有利用組織培養進行無性擴繁等;但由于可操作性、實用性、簡便性不強,技術要求和成本較高,不利于廣泛應用于生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不破種殼、耗材少、成本低、萌發率高、簡便易行的促進單面針種子萌發的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促進單面針種子萌發的方法,包括采種、出種、沙床準備、洗種、浸種、埋種、育種管護和芽苗采挖的工序,通過采收成熟的單面針果實,進行脫皮出種、洗種和浸種處理后實施沙藏催芽,通過管護得到發芽種子后可進行芽苗采挖,主要操作步驟如下:
(1)采種:于11月~12月,當單面針果實果皮由原來的綠色或黃綠色變成紅色至紫紅色后,實施采種;
(2)出種:將采集到的新鮮單面針果實在室內攤開自然風干,至大多數種皮開裂露出黑色種粒,再輔以人工剝取,濾掉雜質,獲得純凈種子;
(3)沙床準備:在沙床內先鋪上10cm厚的干凈細河沙,播種前一天充分噴淋1%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
(4)洗種:先將單面針種子用清水浸泡1天,使其充分吸水膨脹,再在清水中充分攪動種子然后靜置,除去漂浮在水面的不飽滿種子或空殼籽粒,最后對留下的優良種子用手掌反復搓洗和換水過濾,直至完全洗掉附著于種子硬殼外表的致密油蠟狀物質;
(5)浸種:將洗凈的單面針種子放入1000mg/L~2000mg/L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24h~48h;
(6)埋種:先調節沙床沙子的水分含量,使之達到適宜濕度,埋種時將浸種后的單面針種子均勻撒播于沙床上,接著再覆蓋1cm~2cm厚、適宜濕度的干凈細河沙,最后用透明至半透明的干凈白色塑料薄膜覆蓋在沙床表面進行保濕;
(7)育種管護:種子沙藏期間用噴霧器對沙床噴灑清水,保持沙子水分為適宜濕度;
(8)芽苗采挖:埋種后18天~21天,人工采挖取出已發芽種子用于移栽,之后每隔20天采挖芽苗一次,共挖三批次;每次采完后重新撒上1cm~2cm厚、適宜濕度的干凈細河沙覆蓋未發芽的種子,并蓋上薄膜。
以上所述步驟(3)中的沙床是選擇在通風光亮、非陽光直射的擋雨棚下的水泥平地上用磚塊圍成;所述的磚塊的高度為15cm以上。
以上所述的細河沙是沙粒大小均勻,且經過網篩篩掉樹皮、木屑、石礫等雜質后的河沙。
以上所述的步驟(4)中的清水的水位高出底部種子層10cm以上,以便除去漂浮在水面的不飽滿或空殼籽粒。
以上所述的步驟(5)中的赤霉素溶液的水位高出底部種子層2cm以上。
以上所述的步驟(6)中的埋種須在采種后至翌年2月間實施。
以上所述的步驟(6)、(7)、(8)中的沙子的適宜濕度為沙子在手握成團、碰之即散的濕度。
以上所述的步驟(8)中的已發芽種子為種殼開裂露出白芽的種子。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如下:
1、本發明的促進單面針種子萌發的方法,不需經過濃硫酸腐蝕或機械破壞等不易操作、易損壞種仁的破殼工藝,只需用適宜濃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和沙藏處理,便可有效打破種子休眠和解決堅硬種殼阻力問題,種子損失率低,處理后60天內便可獲得70%左右的發芽率,比其它傳統方法及已公開發表研究成果的發芽率有顯著提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9459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