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含油污泥脫水處理設備及其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493396.3 | 申請日: | 2013-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968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程中和;解永剛;馬連偉;張定軍;蔣亞熙 | 申請(專利權)人: | 程中和 |
| 主分類號: | C02F11/14 | 分類號: | C02F11/14;C02F11/06 |
| 代理公司: | 武漢宇晨專利事務所 42001 | 代理人: | 黃瑞棠 |
| 地址: | 430062 湖北省武漢***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含油 污泥 脫水 處理 設備 及其 方法 | ||
1.一種含油污泥脫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
輸送泵1的進口端連接含油污泥,輸送泵(1)的出口端和文丘里裝置(2)的進口端連接,文丘里裝置(2)的上端與螺旋送料機(3)的出料端連接,文丘里裝置(2)的出口端分別與第1調質反應罐(4)和第2調質反應罐(9)的污泥進口閥門(419)連接;
循環(huán)泵(5)的進口端分別與第1調質反應罐(4)和第2調質反應罐(9)的循環(huán)水出口(412)連接,循環(huán)泵(5)的出口端與臭氧射流器(6)的進口連接;
臭氧射流器(6)的出口與靜態(tài)混合器(7)的進口連接,靜態(tài)混合器(7)的出口與臭氧強度控制罐(8)的進口連接;
臭氧強度控制罐(8)的出口端分別與第1調質反應罐(4)和第2調質反應罐(9)的循環(huán)水進口閥門(417)連接;
另外,循環(huán)泵(5)的進口端還和NaOH調節(jié)罐(15)的下料口連接,循環(huán)泵(5)的出口端還分別與第1調質反應罐(4)和第2調質反應罐(9)的NaOH進口閥門(420)連接;
1#絮凝劑直接由第1調質反應罐(4)和第2調質反應罐(9)的1#絮凝劑進口閥門(421)進入;
新鮮空氣直接由第1調質反應罐(4)和第2調質反應罐(9)的新鮮空氣進口閥門(405)進入;
鼓風機(10)分別與第1調質反應罐(4)和第2調質反應罐(9)的廢氣出口閥門(403)連接;
螺桿泵(11)的進口端分別與第1調質反應罐(4)和第2調質反應罐(9)的污泥出口閥門(418)連接,螺桿泵(11)的進口端還與2#絮凝劑調節(jié)罐(14)的出料口連接,螺桿泵(11)的出口直接與螺壓脫水機(12)的進口連接。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油污泥脫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1調質反應罐(4)和第2調質反應罐(9)結構相同,其形狀為圓罐或方箱;
第1調質反應罐(4)包括下攪拌裝置(40)、筒體(402)、廢氣出口閥門(403)、上封頭(404)、新鮮空氣進口閥門(405)、攪拌密封裝置(406)、槳葉(407)、下人孔(408)、視鏡(409)、液位計(410)、自來水進口閥門(411)、循環(huán)水出口(412)、下封頭(413)、浮油排出口(414)、上圍堰槽(415)、罐體支撐腳(416)、循環(huán)水進口閥門(417)、污泥出口閥門(418)、污泥進口閥門(419)、NaOH進口閥門(420)、1#絮凝劑進口閥門(421);
其位置和連接關系是:
從上到下,上封頭(404)、筒體(402)、下封頭(413)和支撐腳(416)依次連接組成一個整體;
在上封頭(404)的左側、右側和頂部分別設置有新鮮空氣進口閥門(405)、廢氣出口閥門(403)和1#絮凝劑進口閥門(421);
在筒體(402)中部、左下端和右下端分別設置有人孔(408)、液位計(410)和視鏡(409);
在下封頭(413)的底部中間設置有攪拌裝置(401),攪拌裝置(401)其上的攪拌軸穿過密封裝置(406),再連接位于下封頭(413)內的槳葉(407);
在下封頭(413)左、右側分別設置有污泥進口閥門(419)、循環(huán)水進口閥門417和污泥出口閥門(418)。
3.????基于權利要求1所述設備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采用污泥泵將含油污泥打入調質反應罐,污泥在進入罐體的運行中將CaO同時進入罐體;
②當污泥灌滿調質反應罐后,循環(huán)泵啟動運行,在此循環(huán)的運行中O3通過靜態(tài)混合器與污泥充分混合達到充分氧化后產生的二氧化碳從罐體上部排出;
③通過O3調質脫穩(wěn)處理后的污泥進行絮凝處理,將1#絮凝劑-改性硅藻土絮凝劑與污泥充分攪拌混合后進行沉降處理;
④通過O3調質脫穩(wěn)處理后再進行絮凝沉降處理的污泥此時開始分離,罐體上部是O3氣浮出來的浮油,下部是絮凝后沉淀的污泥,將浮油排入上部圍堰槽內進入油水分離器;
⑤排油完畢后,啟動攪拌設備,將NaOH打入罐體調整pH值;
⑥上述步驟完成后,調質好后的污泥進入螺壓脫水機,同時進入螺壓脫水機的還有2#絮凝劑,2#絮凝劑與調質好后的污泥經(jīng)過充分混合后,產生較大的絮體且有較大的結合強度,再進行脫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程中和,未經(jīng)程中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9339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