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線蜂窩網絡小區的操作控制方法、基站及無線蜂窩網絡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492981.1 | 申請日: | 2013-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811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H·伯查特;H·豪斯;Z·巴魯徹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NTT都科摩 |
| 主分類號: | H04W28/22 | 分類號: | H04W28/22;H04W72/04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張榮海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 蜂窩 網絡 小區 操作 控制 方法 基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蜂窩網絡的領域,更具體來說,涉及用于控制無線蜂窩網絡的小區內的操作的方法,這樣無線蜂窩網絡的基站和無線蜂窩網絡,其中該方法允許基于在小區中僅本地可用的信息來控制小區內的操作。
背景技術
如例如在參考文獻[1]中描述的那樣,無線通信系統正在朝異類架構發展。在這種架構中,在小區內,用戶可能具有不同類型的接入點(AP),例如,如在參考文獻[1]中描述的那樣,具有4個不同類型的接入點,如宏小區、皮小區(pico-cell)、飛小區(femto-cell)、中繼點和/或遠程無線電頭端(remote?radio?head)。基本上,這會為移動站(MS)提供許多有利效果,移動站現在可以在幾個連接中進行選擇以找出最合適的連接。然而,例如,飛蜂窩覆蓋(femto-cellular?overlay)會產生許多困難和挑戰,例如,在小區組織/優化、對用戶的資源分配、特別是在同一小區和一個或多個相鄰小區內的接入點之間的干擾協調方面,產生許多困難和挑戰。
圖1示出了示例性異類網絡(更具體來說,稠密部署HetNet情形)的示意表示。圖1示出了無線蜂窩網絡的小區100。小區100包括服務小區100內的多個移動站MS1和MS2的基站BS。小區100包括三個扇區1011至1013,并且移動站MS1在扇區1001中,移動站MS2在扇區1003中。圖1還示出了扇區1001中的中繼站RS1和扇區1003中的RS2。中繼站服務相應扇區內的區域,如由圍繞它們的陰影部分表示的那樣。此外,小區100包括分別在扇區1001和1002中的兩個皮小區PC1和PC2。同樣,由皮小區PC1和PC2服務的區域由皮小區的基站(由相應天線表示)周圍的陰影區域表示。此外,小區100包括飛小區FC1至FC4,其中每個扇區包括這些飛小區中的至少一個。在圖1所示的示例中,扇區1001中的移動站MS1由中繼站RS1服務,如用箭頭A1表示的。扇區1003中的移動站MS2由小區100的基站BS服務,如用箭頭A2表示的。此外,在小區100中,如圖1中所示的那樣,各個移動站還會受到其他無線電來源(radio?source)的干擾。干擾移動站MS1的示例來源是基站BS和皮小區PC1,如用箭頭I1和I2所示的那樣。在扇區1003中,認為中繼站RS2和飛小區FC3是移動站MS2的干擾來源,如用箭頭I3和I4所示的那樣。
鑒于接入點的多種類型、位置以及稠密部署,如圖1所示的中繼站、皮小區以及飛小區,并且由于與其相關聯的不同發射功率/范圍,飛/皮小區覆蓋產生了許多技術挑戰,如在參考文獻[1],[2]或[3]中詳細描述的那樣。基本上,這些挑戰落在以下領域:
-網絡自組織:對于所有小區,需要自我配置、恢復以及優化。由于在如圖1示意表示的環境中需要考慮額外數量的網絡參數,因此這些任務變得極為困難。
-回程傳輸(Backhauling):不同基站到核心網絡的連接需要附加的基礎結構,然而,在飛小區的情況下,不總是可以保證經由用戶的DSL線路的連接,從而導致用戶沒有到回程系統的連接。
-移交(Handover):較大數量的接入點會增加要在網絡內作出的移交決定的數量。
-干擾:會從覆蓋小區(例如,圖1所示的皮/飛小區)/對覆蓋小區產生跨層干擾(cross-tier?interference)。必須減輕這種干擾以保持性能,特別是在對小區的接入被限制的情況下,因為在這種情形下,還要考慮由于稠密部署導致的高飛層內部(intra-femto-tier)干擾。
對層內和跨層的干擾的處理對于無線網絡的性能來說極為重要,并且可以如下分類和分解稠密部署飛小區情形(見參考文獻[1])中的主要干擾來源:
-非計劃部署:
-低功率節點(例如飛小區)由端用戶部署在“隨機”位置處,并且可以在任何時間工作或不工作,從而使可能的干擾更加隨機化。
-考慮到回程傳輸困難性(如非運營商DSL連接),不可能在飛小區內進行干擾協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NTT都科摩,未經株式會社NTT都科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9298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