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帶有借針和分針功能的電腦橫機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491214.9 | 申請日: | 2013-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624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姜亞東;陳群芳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中山市聚龍紡織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4B15/36 | 分類號: | D04B15/36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銘洋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鄒常友 |
| 地址: | 528400 廣東省中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帶有 分針 功能 電腦 | ||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有借針和分針功能的電腦橫機,屬于電腦橫機的優(yōu)化技術(shù)。?
背景技術(shù)
目前的電腦橫機,當前針床編織時,前織針向上移動進行編織,后針床上的織針不參與編織停留在原位;當后針床編織時,后織針向上移動進行編織,前針床上的織針不參與編織停留在原位。?
因參與編織而升上去的一組織針自下而上穿過編織出來的布片,當編織的布片密度較松時,織針會穿過布片,布片在羅拉拉力的作用下保留在原位,布片不會隨織針向上移動,對布片沒有影響;但當編織的布片密度較緊時,可能就會有一部分織針不能順利地脫離布片,而是被布片上的線圈纏繞著,當織針向上移動時,就會拉扯著布片也向上移動,造成廢布。?
因此,需要尋找一種當織針參與編織向上移動時,不會拉扯布片向上移動造成廢布的方法。?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當織針參與編織向上移動時,不會拉扯布片向上移動造成廢布的帶有借針和分針功能的電腦橫機。?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是:帶有借針和分針功能的電腦橫機主要包括三角底板1、電機2和編碼盤3,在三角底板上設有人字三角,人字三角下方設有翻針三角11,在三角底板的下部從左向右依次設置左起針三角一號14、左起針三角二號15、右起針三角一號16、右起針三角二號17,在翻針三角的左側(cè)設置左編織三角12,在翻針三角的右側(cè)設置右編織三角13;所述的編碼盤上設有七個編碼槽;工作時,參與編織的織針上升,未參與編織的織針上升到編織時上升高度的1/5至2/5,參與編織的織針把布片向上拉,未參與編織的織針自上而下壓住布片,使參與編織的織針穿過布片,不會把布片拉扯上去,從而實現(xiàn)了脫針;當前針編織或吊目時,后針上升到參與編織時上升高度的1/5至2/5,后針不參與編織,而是擋住布片,使前針穿過布片,不會把布片拉扯上去,避免出現(xiàn)廢布;當后針編織或吊目時,前針上升到參與編織時上升高度的1/5至2/5,前針并不參與編織,而是擋住受后針的影響向上移動的布片,使后針穿過布片,不會把布片拉扯上去,避免出現(xiàn)廢布。?
所述的左編織三角的右上角嵌到翻針三角的左側(cè)壁里,兩者形成陰陽配合,互相獨立。?
所述的右編織三角的左上角嵌到翻針三角的右側(cè)壁里,兩者形成陰陽配合,互相獨立。?
左編織三角為四方形,右下角為設有弧度的左走針面。?
右編織三角為四方形,左下角為設有弧度的右走針面。?
電機2朝向翻針三角的一端設有上輸出軸,朝向左起針三角二號的一側(cè)設有下輸出軸;在下輸出軸上,從電機外殼到下輸出軸的末端依次安置編碼盤3、1號凸輪21和2號凸輪22;在上輸出軸上,從電機外殼到上輸出軸的末端依次安置4號凸輪24、3號凸輪23和5號凸輪25;電機2轉(zhuǎn)動,帶動編碼盤、1號凸輪、2號凸輪、4號凸輪、3號凸輪和5號凸輪同步轉(zhuǎn)動,通過相應的1號控制桿31、2號控制桿32控制左起針三角一號14、左起針三角二號15、右起針三角一號16、右起針三角二號17向上升起參與工作或復位不參與工作;通過3號控制桿33、4號控制桿34、5號控制桿35帶動翻針三角11、左編織三角12、右編織三角13向上升起參與工作或復位不參與工作;通過電機工作帶動編碼盤和1號凸輪,2號凸輪,3號凸輪,4號凸輪和5號凸輪同步轉(zhuǎn)動,分別控制翻針三角11,左編織三角12、右編織三角13、左起針三角一號14、左起針三角二號15、右起針三角一號16、右起針三角二號17上升參與工作或復位不參與工作,從而使電腦橫機增加了借針和分針功能。?
有益效果?
1、通過把編碼盤上的編碼槽由五位增加為七位,并將原位于翻針三角下的一個編織三角改為一個左編織三角,一個右編織三角,使電腦橫機增加了借針和分針功能,編織時,未參與編織的織針上升到編織時上升高度的1/5至2/5,擋住布片,使布片不會被參與編織的織針往上帶形成拉扯造成廢布。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主視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是圖1的爆炸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三角底板的正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電機與編碼盤及五個凸輪連接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編碼盤與五個凸輪對應的七位編碼的對應關系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三角底板在翻針三角復位不工作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的三角底板在翻針三角、右編織三角復位不工作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中山市聚龍紡織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中山市聚龍紡織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91214.9/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